摘要 | 第3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2-24页 |
1.1 柑橘概况 | 第12页 |
1.2 柑橘的分类 | 第12-14页 |
1.2.1 甜橙类 | 第12-13页 |
1.2.2 宽皮柑橘类 | 第13-14页 |
1.2.3 柚与葡萄柚类 | 第14页 |
1.2.4 杂柑类 | 第14页 |
1.3 柑橘功能性成分研究进展 | 第14-22页 |
1.3.1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| 第14-17页 |
1.3.2 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| 第17-20页 |
1.3.3 吖啶酮生物碱的研究进展 | 第20-21页 |
1.3.4 类胡萝卜素的研究进展 | 第21页 |
1.3.5 香豆素类的研究进展 | 第21-22页 |
1.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、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| 第22-24页 |
第2章 四类柑橘果皮和果肉的功能成分的测定 | 第24-46页 |
2.1 引言 | 第24页 |
2.2 实验材料、仪器及试剂 | 第24-26页 |
2.2.1 实验材料 | 第24-25页 |
2.2.2 主要仪器 | 第25页 |
2.2.3 主要试剂 | 第25-26页 |
2.3 实验方法 | 第26-29页 |
2.3.1 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(以芦丁计) | 第26-27页 |
2.3.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柚皮苷,橙皮苷,橙皮素,柚皮素含量 | 第27-28页 |
2.3.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柠檬苦素和诺米林含量 | 第28-29页 |
2.4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29-44页 |
2.4.1 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 | 第29-30页 |
2.4.2 柚皮苷,橙皮苷,柚皮素和橙皮素含量测定结果 | 第30-38页 |
2.4.3 柠檬苦素和诺米林含量测定结果 | 第38-44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44-46页 |
第3章 温州蜜柑皮中柚皮苷,橙皮苷提取工艺优化 | 第46-58页 |
3.1 引言 | 第46页 |
3.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| 第46-47页 |
3.2.1 实验材料 | 第46-47页 |
3.2.2 主要仪器 | 第47页 |
3.2.3 主要试剂 | 第47页 |
3.3 实验方法 | 第47-49页 |
3.3.1 柚皮苷,橙皮苷的超声提取法单因素试验设计 | 第47-49页 |
3.3.2 正交试验设计 | 第49页 |
3.3.3 柚皮苷与橙皮苷提取率的计算 | 第49页 |
3.4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49-55页 |
3.4.1 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| 第49-53页 |
3.4.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| 第53-55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5-58页 |
第4章 温州蜜柑皮中柠檬苦素和诺米林提取工艺优化 | 第58-68页 |
4.1 引言 | 第58页 |
4.2 实验材料,仪器与试剂 | 第58-59页 |
4.2.1 实验材料 | 第58页 |
4.2.2 主要仪器 | 第58-59页 |
4.2.3 主要试剂 | 第59页 |
4.3 实验方法 | 第59-61页 |
4.3.1 柠檬苦素,诺米林的超声提取法单因素试验设计 | 第59-61页 |
4.3.2 正交试验设计 | 第61页 |
4.3.3 柠檬苦素和诺米林提取率的计算 | 第61页 |
4.4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61-67页 |
4.4.1 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| 第61-64页 |
4.4.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| 第64-67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第5章 功能性成分的稳定性研究 | 第68-78页 |
5.1 引言 | 第68页 |
5.2 实验试剂与仪器 | 第68-69页 |
5.2.1 主要仪器 | 第68-69页 |
5.2.2 主要试剂 | 第69页 |
5.3 实验方法 | 第69-71页 |
5.3.1 柚皮苷,橙皮苷,柚皮素和橙皮素的稳定性研究 | 第69-70页 |
5.3.2 柠檬苦素和诺米林的稳定性研究 | 第70-71页 |
5.4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71-76页 |
5.4.1 柚皮苷,橙皮苷,柚皮素和橙皮素的稳定性结果 | 第71-73页 |
5.4.2 柠檬苦素和诺米林的稳定性结果 | 第73-76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76-78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78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8页 |
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88-90页 |
致谢 | 第90-9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