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9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0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6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1.3.3 研究述评 | 第16页 |
1.4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6-18页 |
1.4.1 研究思路 | 第16-17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5 论文创新点 | 第18-19页 |
2.理论基础 | 第19-25页 |
2.1 内部审计相关理论 | 第19-20页 |
2.1.1 内部审计的产生及发展 | 第19页 |
2.1.2 内部审计的概念 | 第19-20页 |
2.2 绩效评价相关理论 | 第20-21页 |
2.2.1 绩效的概念 | 第20页 |
2.2.2 绩效评价的概念 | 第20-21页 |
2.3 利益相关者相关理论 | 第21页 |
2.4 绩效棱柱模型相关理论 | 第21-25页 |
2.4.1 绩效棱柱模型基本概况 | 第21-23页 |
2.4.2 绩效棱柱模型基本概况 | 第23页 |
2.4.3 绩效棱柱模型运用于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可行性 | 第23-25页 |
3 A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绩效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25-31页 |
3.1 A公司基本概况 | 第25-26页 |
3.2 A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绩效评价现状 | 第26-27页 |
3.3 A公司内部审计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| 第27-31页 |
3.3.1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与内部审计职能脱离 | 第27-28页 |
3.3.2 内部审计部门目标与企业战略脱节 | 第28页 |
3.3.3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缺乏针对性 | 第28页 |
3.3.4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范围不全面 | 第28页 |
3.3.5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结果利用率低 | 第28-31页 |
4 基于绩效棱柱模型的A公司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优化 | 第31-51页 |
4.1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优化前的相关范围界定 | 第31-32页 |
4.1.1 内部审计部门利益相关者范围界定 | 第31-32页 |
4.1.2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对象的界定 | 第32页 |
4.2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原则 | 第32-33页 |
4.2.1 战略导向性原则 | 第32-33页 |
4.2.2 重要性原则 | 第33页 |
4.2.3 可操作性原则 | 第33页 |
4.2.4 动态性原则 | 第33页 |
4.3 基于绩效棱柱模型构建A公司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 | 第33-51页 |
4.3.1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| 第33-40页 |
4.3.2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量化分析 | 第40-42页 |
4.3.3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| 第42-48页 |
4.3.4 基于绩效棱柱模型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| 第48-51页 |
5 基于绩效棱柱模型A公司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结果及分析 | 第51-55页 |
5.1 基于绩效棱柱模型的A公司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结果 | 第51-53页 |
5.2 基于绩效棱柱模型的A公司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| 第53-55页 |
6 结论及建议 | 第55-59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55页 |
6.2 对策建议 | 第55-56页 |
6.3 研究局限性 | 第56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附录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判断矩阵调查表 | 第65-73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