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教师与学生论文

大学生网络交往伦理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8页
引言第8-14页
 一、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第8-9页
 二、 本选题相关研究现状第9-12页
 三、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2-13页
 四、研究的重点、难点和创新点第13-14页
第一章 大学生网络交往伦理的内涵和基本特点第14-26页
 第一节 大学生网络交往伦理的内涵第14-22页
  一、 大学生交往与大学生网络交往第14-20页
  二、大学生网络交往道德与大学生网络交往伦理第20-22页
 第二节 大学生网络交往伦理的基本特点第22-26页
  一、虚拟性与匿名性交往第23页
  二、开放性交往第23-24页
  三、自由性交往第24页
  四、多元性交往第24-26页
第二章 大学生网络交往伦理问题根源分析第26-41页
 第一节 大学生网络交往中的伦理问题第26-34页
  一、伦理行为方面第27-33页
  二、伦理意识方面第33-34页
 第二节 大学生网络交往伦理问题产生的内在根源第34-37页
  一、大学生自身特点的原因第34-35页
  二、网络交往主体道德的缺失第35-37页
 第三节 大学生网络交往伦理问题产生的外在根源第37-41页
  一、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第37-38页
  二、网络技术的原因第38-39页
  三、相关网络法律法规建设的不完善第39-40页
  四、学校网络道德教育不足第40-41页
第三章 规范大学生网络交往伦理的途径及措施第41-59页
 第一节 大学生网络交往伦理规范的目的第41-46页
  一、构建大学生网络交往伦理规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第41-44页
  二、构建大学生网络交往伦理规范的意义第44-46页
 第二节 大学生网络交往伦理规范的原则第46-50页
  一、平等公正原则第46-47页
  二、兼容原则第47页
  三、自由原则第47-48页
  四、无害原则第48-49页
  五、道德自律原则第49页
  六、知情同意原则第49-50页
 第三节 实现大学生网络交往伦理规范的途径第50-59页
  一、加强与完善相关网络法律法规建设第50-52页
  二、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第52-55页
  三、加强网络技术控制第55-57页
  四、提倡以“慎独”为特征的网络交往自律第57-59页
结语第59-60页
参考文献第60-64页
致谢第64页

论文共6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职教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项目的设计与开发研究--以广西中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为例
下一篇: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衔接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