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9页 |
| 1 绪论 | 第9-20页 |
| 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0-17页 |
| ·社会支持网络研究综述 | 第10-14页 |
| ·煤矿安全文化研究综述 | 第14-16页 |
| ·社会支持网络对煤矿安全文化的影响综述 | 第16-17页 |
| ·本文的研究方法、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| 第17-20页 |
| 2 相关理论基础 | 第20-27页 |
| ·社会支持网络理论概述 | 第20-24页 |
| ·矿工社会支持网络概念界定 | 第20页 |
| ·社会支持网络分析方法 | 第20-24页 |
| ·煤矿企业安全文化概述 | 第24-27页 |
| ·煤矿企业安全文化概念界定 | 第24页 |
| ·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层次结构 | 第24-25页 |
| ·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| 第25-27页 |
| 3 矿工社会支持网络整体与个体网络结构分析 | 第27-49页 |
| ·社会支持网络整体结构分析数据收集 | 第27-28页 |
| ·矿工社会支持网络拓扑结构图 | 第28-34页 |
| ·矿工社会网络结构特征测度 | 第34-41页 |
| ·网络密度 | 第34页 |
| ·网络中心度 | 第34-38页 |
| ·结构洞 | 第38-39页 |
| ·聚集系数 | 第39-40页 |
| ·平均最短路径长度 | 第40-41页 |
| ·社会支持网络个体网络分析 | 第41-47页 |
| ·网络规模分析 | 第42-43页 |
| ·关系类型分析 | 第43-44页 |
| ·关系连带强度分析 | 第44-45页 |
| ·趋同性分析 | 第45-46页 |
| ·异质性分析 | 第46-4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7-49页 |
| 4 研究假设与概念模型 | 第49-69页 |
| ·矿工社会支持网络对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影响概念模型构建 | 第49-52页 |
| ·研究假设 | 第52-54页 |
| ·安全知识流与正能量流 | 第52-53页 |
| ·个体网络结构特征与安全知识流、正能量流 | 第53-54页 |
| ·安全知识流与煤矿企业安全文化 | 第54页 |
| ·正能量流与煤矿企业安全文化 | 第54页 |
| ·问卷变量设计与测试条目 | 第54-56页 |
| ·被解释变量及其测试条目 | 第54-55页 |
| ·中介变量及其测试条目 | 第55-56页 |
| ·解释变量及其测试条目 | 第56页 |
| ·问卷题项预调研分析 | 第56-68页 |
| ·问卷样本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| 第57-58页 |
| ·问卷题项项目分析 | 第58-60页 |
| ·探索性因子分析 | 第60-67页 |
| ·可靠性分析 | 第67-6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| 5 矿工社会支持网络对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影响实证分析 | 第69-93页 |
| ·基本统计分析 | 第69-71页 |
| ·正式量表题项相关性分析 | 第71-74页 |
| ·信、效度分析 | 第74-77页 |
| ·信度分析 | 第74页 |
| ·效度分析 | 第74-77页 |
| ·矿工社会支持网络对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| 第77-87页 |
| ·矿工社会支持网络对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影响SEM初始模型 | 第77-78页 |
| ·初始模型评价与修正 | 第78-85页 |
| ·模型解释 | 第85-87页 |
| ·对策与建议 | 第87-9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92-93页 |
| 6 结论与展望 | 第93-95页 |
| ·本文所做的工作及结论 | 第93-94页 |
| ·本文所做的工作 | 第93页 |
| ·结论 | 第93-94页 |
| ·展望 | 第94-95页 |
| 致谢 | 第95-9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96-101页 |
| 附录Ⅰ | 第101-106页 |
| 附录Ⅱ | 第10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