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意义进化论的典籍英译模式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19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2-14页 |
·研究问题与意义 | 第14-16页 |
·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6-17页 |
·论文结构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意义进化论 | 第19-43页 |
·意义进化论的三个维度 | 第20页 |
·意义进化论的理论基础 | 第20-23页 |
·生物科学 | 第20-21页 |
·社会构建主义 | 第21页 |
·中国阴阳学说 | 第21-23页 |
·意义进化论与语法隐喻 | 第23-26页 |
·概念基块 | 第26-41页 |
·概念基块的三个层次 | 第26-29页 |
·英汉概念基块比较 | 第29-39页 |
·概念基块的生成与构建 | 第39-41页 |
·为什么是意义进化理论 | 第41-43页 |
第三章 翻译研究 | 第43-61页 |
·翻译研究的语言学视角 | 第43-50页 |
·历史渊源 | 第44-45页 |
·影响翻译研究的主要语言学流派 | 第45-48页 |
·问题与不足 | 第48-50页 |
·国内外翻译过程研究成果 | 第50-61页 |
·Bell翻译过程模式 | 第51-54页 |
·框架操作模式 | 第54-57页 |
·贡献和不足 | 第57-61页 |
第四章 典籍英译模式的构建 | 第61-126页 |
·典籍作品英译研究 | 第61-68页 |
·研究成果 | 第61-63页 |
·问题与不足 | 第63-68页 |
·典籍英译过程特点 | 第68-71页 |
·典籍英译过程模式 | 第71-126页 |
·模式研究所属范畴 | 第71-74页 |
·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 | 第74-75页 |
·模式的独特性 | 第75-80页 |
·模式图的操作步骤 | 第80-126页 |
第五章 典籍英译模式应用——《中庸》英译 | 第126-171页 |
·《中庸》的英译研究 | 第127-130页 |
·《中庸》五个英译本 | 第127-128页 |
·《中庸》英译研究现状与不足 | 第128-130页 |
·《中庸》核心概念、小句、篇章的英译 | 第130-136页 |
·《中庸》英译过程实证研究 | 第136-171页 |
·实证对象 | 第137页 |
·实证过程 | 第137-138页 |
·数据收集与分析 | 第138-167页 |
·结论与启发 | 第167-171页 |
第六章 结语 | 第171-178页 |
·研究总结 | 第171-175页 |
·研究贡献 | 第175-176页 |
·局限与展望 | 第176-1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78-190页 |
附录 | 第190-19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出版的译著 | 第194-195页 |
致谢 | 第195-19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