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型电动液压转向集成系统设计与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1页 |
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·汽车动力转向系统发展概况 | 第10-14页 |
·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| 第11-12页 |
·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| 第12-13页 |
·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| 第13页 |
·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| 第13-14页 |
·汽车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·汽车主动转向系统的发展概述 | 第16-18页 |
·机械式主动前轮转向系统 | 第16-17页 |
·四轮转向系统 | 第17页 |
·线控转向系统 | 第17-18页 |
·汽车主动转向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8-20页 |
·论文选题及研究思路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新型电动液压转向系统设计 | 第21-29页 |
·新型转向系统原理分析 | 第21-23页 |
·助力转向系统原理分析 | 第21-22页 |
·助力转向系统控制阀分析 | 第22页 |
·主动转向系统原理分析 | 第22-23页 |
·新型转向系统设计 | 第23-24页 |
·新型转向器结构分析 | 第23-24页 |
·新型转向系统功能原理分析 | 第24页 |
·系统主要参数计算 | 第24-28页 |
·转向器油缸有效工作面积计算 | 第25-27页 |
·油泵电机参数确定 | 第27-2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转向系统助力特性分析 | 第29-38页 |
·典型助力特性曲线分析 | 第29-32页 |
·直线型助力特性曲线 | 第30页 |
·折线型助力特性曲线 | 第30-31页 |
·非线性助力特性曲线 | 第31-32页 |
·新型转向系统助力特性曲线绘制 | 第32-36页 |
·变传动比附加位移分析 | 第36-37页 |
·附加位移与车速的关系 | 第36页 |
·附加位移与转向盘角速度的关系 | 第36-3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四章 新型转向系统动力学建模 | 第38-47页 |
·转向系统动力学模型 | 第38-42页 |
·方向盘到助力液压缸之间的数学模型 | 第38-39页 |
·小齿轮到转向轮之间的数学模型 | 第39页 |
·控制转阀数学模型 | 第39-40页 |
·电机数学模型 | 第40-41页 |
·轮胎模型 | 第41-42页 |
·转向器压力油量方程 | 第42-46页 |
·转向器双级液压缸压力方程 | 第42-44页 |
·系统流量连续性方程 | 第44-4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五章 转向系统仿真分析 | 第47-66页 |
·AMEsim仿真软件介绍 | 第47页 |
·系统仿真建模 | 第47-50页 |
·方向盘模型 | 第48页 |
·助力转向阀模型 | 第48页 |
·助力转向动力源模型 | 第48-49页 |
·双级液压缸转向器模型 | 第49页 |
·主动转向系统模型 | 第49-50页 |
·轮胎模型 | 第50页 |
·系统整体模型 | 第50-51页 |
·转向系统功能仿真分析 | 第51-56页 |
·单独助力转向工况 | 第52-53页 |
·单独主动转向工况 | 第53-54页 |
·助力转向和主动转向同时工作工况 | 第54-56页 |
·系统动态特性仿真分析 | 第56-65页 |
·扭杆刚度对系统流量压力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·转向器有效工作面积对系统流量压力的影响 | 第57-62页 |
·助力转向和主动转向同时工作时系统流量压力分析 | 第62-6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6-68页 |
·本文主要研究成果总结 | 第66-67页 |
·展望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2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