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绪论 | 第8-11页 |
一、 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| 第8-9页 |
1、选题的理由 | 第8-9页 |
2、选题的意义 | 第9页 |
二、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| 第9-10页 |
三、 论文研究计划,包括研究目标、内容、拟突破的难题及攻克的难关、自己的创新或特色、实验方案或写作计划等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临淄民歌的历史沿革与生存现状 | 第11-20页 |
第一节 临淄民歌的历史沿革 | 第11-15页 |
一、 齐国五大音乐活动中心民歌的传播与功能 | 第11-13页 |
二、 先秦时期的音乐之都——临淄 | 第13-15页 |
第二节 临淄民歌的生存现状 | 第15-20页 |
一、 临淄民歌的收集整理及现存谱例 | 第15-16页 |
二、 临淄民歌现存问题 | 第16-17页 |
三、 临淄民歌的创新发展 | 第17-20页 |
第二章 临淄民歌的艺术特点 | 第20-42页 |
第一节 临淄民歌的题材特点 | 第20-21页 |
第二节 临淄民歌的体裁特点 | 第21-26页 |
第三节 临淄民歌的旋律特点 | 第26-34页 |
一、 临淄民歌的音阶、调式 | 第26-27页 |
二、 临淄民歌的旋律进行特点 | 第27-30页 |
三、 临淄民歌的旋律发展手法特点 | 第30-34页 |
第四节 临淄民歌的曲式特点 | 第34-40页 |
一、 单乐段 | 第34-36页 |
二、 复乐段 | 第36-39页 |
三、 散体结构 | 第39-40页 |
小结 | 第40-42页 |
第三章 临淄民歌的演唱特点 | 第42-53页 |
第一节 临淄民歌中的衬词特点 | 第42-45页 |
第二节 临淄民歌的演唱风格 | 第45-48页 |
第三节 临淄民歌的声情并茂 | 第48-52页 |
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四章 临淄民歌的影响及保护传承 | 第53-58页 |
第一节 临淄民歌的影响 | 第53-55页 |
一、 临淄民歌的审美价值 | 第53页 |
二、 对山东民歌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三、 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第二节 任重道远 | 第55-58页 |
结语 | 第58-59页 |
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| 第59-60页 |
致谢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