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4页 |
1. 导论 | 第14-22页 |
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4-16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7-19页 |
·研究框架 | 第19-20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0页 |
·预期贡献 | 第20-22页 |
2. 文献综述 | 第22-31页 |
·股权激励效应研究 | 第22-26页 |
·股权激励影响公司绩效(有关论) | 第22-25页 |
·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不相关(无关论) | 第25-26页 |
·股权激励有效性标准研究 | 第26-27页 |
·股权激励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 | 第27-29页 |
·文献评述 | 第29-31页 |
3. 股权激励效果的理论分析 | 第31-45页 |
·股权激励内涵 | 第31-34页 |
·股权激励相关基本概念 | 第31-32页 |
·股权激励机制原理 | 第32-34页 |
·理论基础 | 第34-38页 |
·委托代理理论 | 第34-35页 |
·人力资本理论 | 第35-37页 |
·双因素理论 | 第37-38页 |
·股权激励效果的界定及评价体系 | 第38-41页 |
·股权激励效果影响因素 | 第41-45页 |
·公司外部环境因素 | 第41-43页 |
·公司内部因素 | 第43-44页 |
·股权激励方案具体要素设计因素 | 第44-45页 |
4. 我国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 | 第45-56页 |
·我国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背景 | 第45-46页 |
·我国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行业背景 | 第46-49页 |
·我国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总体情况分析 | 第49-50页 |
·我国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具体要素设计现状分析 | 第50-55页 |
·激励模式现状分析 | 第50-51页 |
·激励股份来源分析 | 第51-52页 |
·激励数量分析 | 第52-53页 |
·激励有效期分析 | 第53-54页 |
·激励对象分析 | 第54-55页 |
·小结 | 第55-56页 |
5. 我国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果分析 | 第56-66页 |
·样本选取 | 第56-57页 |
·指标选取 | 第57-58页 |
·实施效果的数据分析 | 第58-64页 |
·减少高管投资短视行为 | 第58-59页 |
·减少高管融资短视行为 | 第59-61页 |
·减少高管经营管理短视行为 | 第61-63页 |
·提升公司整体经营绩效和股东收益 | 第63-64页 |
·小结 | 第64-66页 |
6. 案例分析 | 第66-85页 |
·公司简介 | 第66-69页 |
·经营情况 | 第66-67页 |
·产权结构 | 第67-68页 |
·公司实力 SWOT 分析 | 第68-69页 |
·格力电器股权激励方案分析 | 第69-74页 |
·2005年格力电器股权激励方案分析 | 第70-71页 |
·2006年格力电器股权激励方案分析 | 第71-72页 |
·2007年格力电器股权激励方案分析 | 第72-74页 |
·格力电器股权激励实施效果分析 | 第74-82页 |
·减少高管投资短视行为 | 第74-76页 |
·减少高管融资短视行为 | 第76-77页 |
·减少高管经营管理短视行为 | 第77-80页 |
·提升公司整体经营绩效和股东收益 | 第80-81页 |
·实施效果总结 | 第81-82页 |
·格力电器股权激励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82-85页 |
·业绩考核指标设计过于简单 | 第82-83页 |
·行权价格制定过低 | 第83-84页 |
·对高管层的激励过于集中 | 第84页 |
·股票来源单一,有国有资产流失的嫌疑 | 第84-85页 |
7. 总结与建议 | 第85-91页 |
·我国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主要问题总结 | 第85-87页 |
·建议 | 第87-89页 |
·改善股权激励实施的外部环境 | 第87-88页 |
·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,形成有效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 | 第88页 |
·提高股权激励方案设计的科学性 | 第88-89页 |
·研究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 | 第89-91页 |
·研究局限性 | 第89-90页 |
·未来研究方向 | 第90-9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1-96页 |
后记 | 第96-97页 |
致谢 | 第9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