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古曲改编的合唱曲研究--以混声合唱《阳关三叠》为例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引言 | 第7-10页 |
第一章 古曲的理论阐释 | 第10-19页 |
第一节 古诗词简介 | 第10-12页 |
一、 诗人简介 | 第10-11页 |
二、 诗词释义 | 第11-12页 |
第二节 琴歌《阳关三叠》的艺术分析 | 第12-19页 |
一、 琴歌历史发展简述 | 第12-13页 |
二、 古琴曲《阳关三叠》的由来 | 第13-14页 |
三、 琴曲《阳关三叠》音乐结构分析 | 第14-19页 |
第二章 混声合唱《阳关三叠》的改编及作品分析 | 第19-32页 |
第一节 王震亚先生艺术简介 | 第19-21页 |
一、 生平简介 | 第19-20页 |
二、 主要艺术成就 | 第20-21页 |
第二节 由琴歌改编为合唱的“可能性”及改编技巧 | 第21-23页 |
一、 作品的改编的“可能性” | 第21页 |
二、 合唱作品较古曲的变化 | 第21-23页 |
第三节 混声合唱《阳关三叠》作品分析 | 第23-32页 |
一、 曲式结构分析 | 第24-29页 |
二、 作品特殊材料分析 | 第29-32页 |
第三章 作品的演唱处理 | 第32-39页 |
一、 作品风格韵律 | 第32-33页 |
二、 咬字与吐字 | 第33-34页 |
三、 合唱音色的讲究 | 第34-35页 |
四、 复调音乐的演唱处理 | 第35-36页 |
五、 作品高潮处理 | 第36页 |
六、 合唱力度整体层次 | 第36-39页 |
第四章 指挥法在作品中的运用 | 第39-45页 |
一、 控制性挥拍的运用 | 第39-40页 |
二、 旋律线的运用 | 第40-41页 |
三、 “屏息刹那”预备拍的运用 | 第41-42页 |
四、 “双手分工”的运用 | 第42-43页 |
五、 “分拍”在渐慢处理中的运用 | 第43-45页 |
结语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9页 |
后记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