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汉语论文--语音论文--近代语音(元、明、清语音)论文

《音韵阐微》的音系与反切改良

中文摘要第1-13页
ABSTRACT第13-19页
绪论第19-29页
 一、《阐微》研究的综述与评议第20-24页
 二、《阐微》的研究价值、意义与创新点第24-26页
 三、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第26-27页
 四、本论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与章节安排第27-28页
 五、论文的格式与规范第28-29页
第一章 《阐微》编撰宗旨与文献构成第29-81页
 第一节 康熙、李光地、王兰生与《阐微》的编撰第29-62页
 第二节 《阐微》与时音韵书《谐声韵学》之关系第62-69页
 第三节 《阐微》与《字典》、《佩文韵府》、《词谱》第69-75页
 第四节 《阐微》的版本与韵谱、韵书的文献构成第75-81页
第二章 《阐微》五类优化反切第81-207页
 第一节 合声第82-108页
 第二节 从旧切第108-132页
 第三节 今用第132-179页
 第四节 协用第179-194页
 第五节 借用第194-203页
 本章总结第203-207页
第三章 《阐微》音韵系统的分析与构拟第207-373页
 第一节 《阐微》的声母系统第208-244页
 第二节 《阐微》的韵母系统第244-363页
 第三节 《阐微》的声调分析第363-373页
第四章 《阐微》在反切改良史上的地位与影响第373-414页
 第一节 唐宋时期的反切改良第373-380页
 第二节 元明时期的反切改良第380-391页
 第三节 清代《阐微》前後的反切改良第391-401页
 第四节 《阐微》合声反切对近现代汉语语音的影响第401-412页
 本章总结第412-414页
结论第414-422页
 一、《阐微》的文献构成特性及其音切的性质第414-415页
 二、《阐微》的语音木体研究、语音系统和音系特点第415-419页
 三、《阐微》的合声反切及其在反切改良上的地位和贡献第419-422页
附录:《音韻闡微》撮口呼的分佈、特性與作用第422-442页
参考文献第442-447页
攻博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447页

论文共44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唐代试律诗用典研究
下一篇:南岳山志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