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| ·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页 |
| ·变冲程发动机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| ·配气切换机构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| 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| 第2章 配气切换机构研究方法及理论 | 第16-24页 |
| ·基于 ADAMS 的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方法及理论 | 第16-17页 |
| ·ADAMS 软件概述 | 第16页 |
| ·多体系统动力学概述 | 第16-17页 |
| ·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流程 | 第17-18页 |
| ·多体系统动力学基础理论 | 第18-23页 |
| ·ADAMS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基础理论 | 第19-21页 |
| ·ADAMS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基础理论 | 第21-2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| 第3章 配气切换机构设计 | 第24-38页 |
| ·配气切换机构设计的前期准备 | 第24-27页 |
| ·原机参数采取 | 第24-25页 |
| ·配气相位优化 | 第25页 |
| ·凸轮廓线设计 | 第25-27页 |
| ·配气切换机构设计过程 | 第27-37页 |
| ·转速比不同的解决方案 | 第27-29页 |
| ·冲程切换方式选择 | 第29-32页 |
| ·各凸轮片体夹角位置确定 | 第32-33页 |
| ·切换形式的确定 | 第33-35页 |
| ·联接及定位方式设计 | 第35-36页 |
| ·润滑方式设计 | 第36-3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| 第4章 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仿真 | 第38-58页 |
| ·凸轮形变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| 第38-49页 |
| ·凸轮片体柔性体建模 | 第38-41页 |
| ·基于 BOOST 缸内压力边界条件获得 | 第41-44页 |
| ·进排气门弹簧刚度测量 | 第44-45页 |
| ·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建模 | 第45-49页 |
| ·基于 BOOST 的仿真结果分析 | 第49页 |
| ·配气机构动力学仿真 | 第49-57页 |
| ·MATLAB 与 ADAMS 联合仿真模型的建立 | 第50-52页 |
| ·气门与气门座接触力分析对比 | 第52-53页 |
| ·摇臂与凸轮接触力分析对比 | 第53-55页 |
| ·摇臂飞脱极限转速确定 | 第55-56页 |
| ·定位弹簧刚度确定 | 第56-5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| 第5章 配气切换机构加工成型及装机试验 | 第58-67页 |
| ·配气切换机构加工成型 | 第58-61页 |
| ·加工设备简介 | 第58页 |
| ·基于 CATIA V5 的数控仿真及程序生成 | 第58-60页 |
| ·配气切换机构整体组装 | 第60-61页 |
| ·配气切换机构装机试验 | 第61-66页 |
| ·试验设备简介 | 第61-62页 |
| ·摇臂的改装及重加工 | 第62-64页 |
| ·发动机底座的设计安装 | 第64-65页 |
| ·配气切换机构装机试验及结果分析 | 第65-6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| 结论 | 第67-6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8-71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研究成果 | 第71-72页 |
| 致谢 | 第72-73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