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9页 |
| Abstract | 第9-10页 |
| 1 绪论 | 第10-16页 |
| ·关于日语“汉字借形” | 第10-11页 |
| ·日语中的“汉字借形”现象与日语汉字借形词 | 第10页 |
| ·日语“汉字借形词”概念界定 | 第10-11页 |
| ·研究现状和研究目的 | 第11-13页 |
| ·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目的 | 第12-13页 |
| ·研究的意义、方法与创新点 | 第13-16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| ·文章的创新点 | 第14-16页 |
| 2 日语汉字借形词的产生 | 第16-28页 |
| ·日语汉字借形词的产生 | 第16-23页 |
| ·汉字的传入 | 第16-17页 |
| ·「音読」(音读)和「訓読」(训读)的产生和发展 | 第17-20页 |
| ·向表音文字的过渡——「万叶仮名」(万叶假名) | 第20-21页 |
| ·「平仮名」(平假名)与「片仮名」(片假名)的创制和发展 | 第21-23页 |
| ·十九世纪以来日语汉字借形词 | 第23-26页 |
| ·十九世纪初到二十世纪初日语汉字借形词的流向 | 第23-25页 |
| ·二十世纪后期的汉字借形词 | 第25-26页 |
| ·借形过程中汉字的运用方式 | 第26-28页 |
| ·记音式 | 第26页 |
| ·记义式 | 第26-28页 |
| 3《标日》中日语汉字借形词的统计与分析 | 第28-49页 |
| ·《标日》中日语汉字借形词分类统计 | 第28-34页 |
| ·《标日》中日语汉字借形词的总体分布 | 第28-30页 |
| ·《标日》中日语借形词的来源分布 | 第30-34页 |
| ·《标日》古代存留型日语汉字借形词比较分析 | 第34-49页 |
| ·完全保留类 | 第36-40页 |
| ·部分保留类 | 第40-44页 |
| ·仅借词形类 | 第44-49页 |
| 4 结语 | 第49-5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1-55页 |
| 致谢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