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轻工业、手工业论文--食品工业论文--食用油脂加工工业论文--食用油脂工业副产品加工与利用论文

油茶籽粕发酵降解皂素及油茶酒的酿制研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8页
1 绪论第8-14页
   ·油茶籽粕的成分第8-9页
     ·常规成分第8页
     ·活性成分第8-9页
   ·油茶籽粕脱皂研究进展第9-11页
     ·物理化学方法第10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发酵法第10-11页
   ·油茶籽粕生产乙醇的研究进展第11页
   ·高淀粉含量农副产品用于酿造酒原料的研究进展第11-12页
   ·立题背景及研究的内容第12-14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页
     ·研究主要内容第12-14页
2 材料与方法第14-20页
   ·材料与仪器第14-15页
     ·主要材料与试剂第14页
     ·主要仪器第14页
     ·菌种及培养基第14-15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15-20页
     ·复合菌固态发酵油茶籽粕第15页
     ·油茶酒的酿制第15-16页
     ·油茶酒的澄清实验和稳定性研究第16页
     ·油茶籽粕中主要成分的测定第16-17页
     ·油茶酒主要理化指标的测定第17页
     ·油茶酒中游离氨基酸组成的测定第17-18页
     ·油茶酒中多糖分子量分布的测定第18页
     ·油茶酒中酚类物质的测定第18页
     ·油茶酒抗氧化能力的测定第18-20页
3 结果与讨论第20-42页
   ·固态发酵脱去油茶籽粕皂素的研究第20-29页
     ·复合菌中枯草芽孢杆菌接种时间对油茶籽粕发酵的影响第20页
     ·复合菌中枯草芽孢杆菌与黑曲霉接种比例对油茶籽粕发酵的影响第20-21页
     ·复合菌接种量对油茶籽粕发酵的影响第21-22页
     ·初始水分含量对油茶籽粕发酵的影响第22页
     ·装料量对油茶籽粕发酵的影响第22-23页
     ·初始 pH 对油茶籽粕发酵的影响第23-24页
     ·发酵温度对油茶籽粕发酵的影响第24页
     ·发酵时间对油茶籽粕发酵的影响第24-25页
     ·响应面法确定最佳工艺第25-26页
     ·模型拟合第26-28页
     ·反应条件优化与模型验证第28页
     ·复合菌固态发酵对油茶籽粕营养成分的影响第28-29页
   ·油茶酒酿制工艺研究第29-34页
     ·油茶籽粕与糯米比例的确定第29页
     ·发酵温度的确定第29-30页
     ·酵母添加量的确定第30-31页
     ·糖化酶添加量的确定第31页
     ·麦曲添加量的确定第31-32页
     ·油茶酒在发酵过程中主要理化指标的变化第32-34页
   ·油茶酒的澄清实验和稳定性研究第34-36页
     ·PVPP 处理对油茶酒稳定性的影响第34-35页
     ·油茶酒中蛋白质和总酚含量的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 ·油茶酒的稳定性实验研究第36页
   ·油茶酒的质量指标分析第36-42页
       ·油茶酒产品指标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·油茶酒氨基酸组成分析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·油茶酒中糖分子量分布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·油茶酒中的酚类物质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·油茶酒抗氧化性能力的研究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·油茶酒总抗氧化性能力的研究第40页
       ·油茶酒还原能力的研究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·油茶酒清除 DPPH 自由基能力的研究第41-42页
主要结论与展望第42-43页
 主要结论第42页
 展望第42-43页
致谢第43-44页
参考文献第44-48页
附录: 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8页

论文共4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米曲霉和黑曲霉协同发酵制备肉味香精的研究
下一篇:新型节能隔热涂料的研究及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