义务教育阶段作文评改研究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9页 |
·研究缘起 | 第9-10页 |
·概念界定 | 第10-13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3-17页 |
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7页 |
·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7-19页 |
第2章 语文教学中作文评改的理论阐释 | 第19-33页 |
·作文评改的课程依据 | 第19-23页 |
·语文课标中作文教学的目标 | 第19-21页 |
·语文教材中作文教学的要求 | 第21-23页 |
·作文评改的心理学依据 | 第23-28页 |
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| 第23-25页 |
·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| 第25-27页 |
·斯金纳的后效强化理论 | 第27-28页 |
·作文评改与教学评价原理 | 第28-33页 |
·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 | 第29-31页 |
·诊断性评价、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| 第31-33页 |
第3章 作文评改的现状考察 | 第33-41页 |
·问卷调查情况 | 第33-35页 |
·调查设计及实施 | 第33页 |
·教师问卷情况统计 | 第33-34页 |
·学生问卷情况统计 | 第34-35页 |
·评语样本情况 | 第35-41页 |
·评语是否有针对性 | 第35-37页 |
·评语是否有效激励 | 第37-39页 |
·评语是否有规范性 | 第39-41页 |
第4章 作文评改的问题反思 | 第41-55页 |
·问题梳理 | 第41-44页 |
·评改目的错位 | 第41-42页 |
·评改方法失当 | 第42-43页 |
·评改语言随意化 | 第43-44页 |
·原因分析 | 第44-48页 |
·作文评改理论薄弱 | 第44-45页 |
·教师专业素养不足 | 第45-47页 |
·评改培训指导缺失 | 第47-48页 |
·作文评改建议 | 第48-55页 |
·树立发展性评改观——教师为主导、学生为主体 | 第48-50页 |
·实施个性化评改策略——促进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转化 | 第50-52页 |
·书写有效的激励评语——培养学生真实写作情意 | 第52-55页 |
结语 | 第55-57页 |
注释 | 第57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1页 |
附录 | 第61-79页 |
致谢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