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1 引言 | 第9-15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9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9-12页 |
·有利于凸显地理学科的价值 | 第9-10页 |
·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 | 第10页 |
·有利于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| 第10-11页 |
·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,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| 第11页 |
·有利于重塑地理学科在社会中的形象和地位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| 第12-13页 |
·国外相关研究 | 第12页 |
·国内相关研究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13-1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4-15页 |
2 理论基础 | 第15-18页 |
·哲学基础 | 第15-16页 |
·康德和胡塞尔的“先验”理论 | 第15页 |
·维特根斯坦的思想——“意义即用法” | 第15页 |
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“实践”理论和“人的全面发展”理论 | 第15-16页 |
·心理学基础 | 第16-17页 |
·奥苏伯尔的“学习动机”理论和“有意义学习”理论 | 第16页 |
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| 第16-17页 |
·教育学基础 | 第17-18页 |
·杜威的“教育即生活”理论 | 第17页 |
·陶行知的“生活即教育”理论 | 第17-18页 |
3 “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”理念的体现 | 第18-23页 |
·“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”理念的价值追求 | 第18页 |
·“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”理念在地理课程标准中的体现 | 第18-20页 |
·“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”理念在“课程基本理念”中的陈述 | 第18页 |
·“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”理念在“课程性质”中的体现 | 第18-19页 |
·“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”理念在“课程内容”中的体现 | 第19-20页 |
·“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”理念在“活动建议”中的体现 | 第20页 |
·“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”理念在地理教材中的体现 | 第20-23页 |
4 “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”理念实施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| 第23-36页 |
·问卷调查 | 第23-33页 |
·调查目的 | 第23页 |
·问卷的内容设计 | 第23-24页 |
·调查对象及问卷回收情况 | 第24页 |
·数据统计与分析 | 第24-33页 |
·分析小结 | 第33页 |
·访谈调查 | 第33-36页 |
·访谈目的 | 第33页 |
·访谈对象 | 第33-34页 |
·访谈记录 | 第34-35页 |
·访谈调查分析 | 第35-36页 |
5 “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”理念的实施策略 | 第36-46页 |
·建立“生活地理”的教学观念 | 第36页 |
·建立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模式 | 第36-37页 |
·创建与生活相关的地理资源库 | 第37-40页 |
·挖掘地理教材中的生活地理知识 | 第37-39页 |
·开发乡土地理资源 | 第39-40页 |
·利用网络、电视等媒体获取地理信息 | 第40页 |
·创设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情境 | 第40-42页 |
·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教学情境 | 第40页 |
·运用生活化的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| 第40-41页 |
·运用社会热点创设教学情境 | 第41-42页 |
·运用特殊日期和地理节日创设教学情境 | 第42页 |
·开展生活化的地理训练 | 第42-46页 |
·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| 第42-43页 |
·布置生活化的地理作业 | 第43-46页 |
结语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49页 |
附录 | 第49-54页 |
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