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其他化学工业论文--发酵工业论文--酶制剂(酵素)论文

类球红细菌发酵生产辅酶Q10的工艺研究

摘要第1-3页
Abstract第3-5页
中文文摘第5-8页
目录第8-11页
绪论第11-25页
 1 辅酶Q_(10)的概述第11-13页
   ·辅酶Q_(10)的研究历史第11-12页
   ·辅酶Q_(10)的理化性质第12页
   ·辅酶Q_(10)的生理功能与应用第12-13页
 2 辅酶Q_(10)生产方法和研究现状第13-15页
 3 辅酶Q_(10)的代谢合成路径及代谢控制策略第15-16页
 4 发酵动力学研究在确定发酵工艺路线中的运用第16-17页
 5 辅酶Q_(10)发酵工艺第17-21页
   ·发酵培养基对辅酶Q_(10)发酵的影响第17-18页
   ·发酵培养条件对辅酶Q_(10)发酵的影响第18-19页
   ·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在微生物发酵优化中的运用第19-20页
   ·辅酶Q_(10)流加补料发酵第20-21页
   ·添加物对辅酶Q_(10)发酵的影响第21页
 6. 论文的选题依据和意义第21-22页
 7 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2-25页
  一、辅酶Q_(10)高产菌株的培养体系的优化第22页
  二、辅酶Q_(10)摇瓶发酵动力学模型的构建第22-23页
  三、辅酶Q_(10)分批流加发酵与添加物对辅酶Q_(10)发酵影响的研究第23-25页
第1章 辅酶Q_(10)高产菌株的培养体系的优化第25-47页
 1 材料与方法第25-30页
   ·实验材料第25-26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26-30页
 2 结果与分析第30-45页
   ·菌种的分离纯化第30页
   ·形态学分析第30页
   ·菌体对各种碳、氮源利用第30-31页
   ·16S rDNA分子鉴定第31-33页
   ·辅酶Q_(10)标准曲线第33-34页
   ·发酵条件的优化第34-36页
   ·最佳碳氮源的选择第36-37页
   ·Plackett-Burman试验设计第37-38页
   ·最陡爬坡路径试验第38-39页
   ·响应面分析优化第39-45页
 3 小结第45-47页
第2章 类球红细菌分批发酵生产CoQ_(10)的动力学模型第47-59页
 1 材料与方法第47-48页
   ·实验材料第47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47-48页
   ·分析与测定第48页
   ·数据处理第48页
 2 结果与分析第48-56页
   ·发酵生长曲线的绘制第48-50页
   ·动力学模型的构建及分析第50-54页
   ·模型的误差分析第54页
   ·模型的验证第54-56页
 3 小结第56-59页
第3章 R.sphaeroides EIM-8生产CoQ_(10)流加补料研究第59-69页
 1 材料与方法第59-61页
   ·实验材料第59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59-61页
 2 结果与讨论第61-67页
   ·补加葡萄糖对辅酶Q_(10)发酵的影响第61页
   ·15L发酵罐连续流加葡萄糖对辅酶Q_(10)发酵的影响第61-65页
   ·添加物对辅酶Q_(10)发酵的影响第65-66页
   ·15L发酵罐放大验证实验第66-67页
 3 小结第67-69页
第4章 结论与展望第69-73页
 1 研究结论第69-70页
   ·辅酶Q_(10)高产菌株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优化第69页
   ·类球红细菌分批发酵生产辅酶Q_(10)的动力学模型第69页
   ·辅酶Q_(10)流加补料工艺优化及补加添加剂对发酵的影响第69-70页
 2 展望第70-73页
参考文献第73-77页
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77-79页
致谢第79-81页
个人简历第81-83页

论文共8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产单宁酶真菌的筛选及其对茶多酚的生物转化
下一篇:PEDV福建野毒株主要功能基因的分子遗传学特征比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