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目录 | 第8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1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12-16页 |
一、 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二、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3-16页 |
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 | 第16-18页 |
一、 研究思路 | 第16-17页 |
二、 内容框架 | 第17-18页 |
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| 第18-21页 |
一、 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二、 创新之处 | 第18-19页 |
三、 研究过程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概述 | 第21-40页 |
第一节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内涵与特征 | 第21-26页 |
一、 高等学校教师绩效评价的内涵 | 第21-24页 |
二、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特征 | 第24-25页 |
三、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 | 第25-26页 |
第二节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 | 第26-30页 |
一、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理论 | 第26-28页 |
二、 高校教师的绩效评价方法 | 第28-30页 |
第三节 高校教师的绩效评价体系 | 第30-34页 |
一、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系统 | 第30-31页 |
二、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 | 第31-32页 |
三、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维度 | 第32-34页 |
第四节 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 | 第34-40页 |
一、 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历程 | 第34-36页 |
二、 我国高校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 | 第36-38页 |
三、 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| 第38-40页 |
第三章 国外发达国家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分析与借鉴 | 第40-56页 |
第一节 美国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 | 第40-48页 |
一、 美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的发展历程 | 第40-43页 |
二、 美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 | 第43-45页 |
三、 美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| 第45-48页 |
第二节 英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 | 第48-50页 |
一、 英国高等学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的特征 | 第48-49页 |
二、 英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的问题 | 第49-50页 |
第三节 其他国家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 | 第50-52页 |
一、 加拿大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 | 第50-52页 |
二、 日本高校教师绩效的评估体系 | 第52页 |
第四节 发达国家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借鉴 | 第52-56页 |
一、 突出教师在绩效考核中的作用 | 第53页 |
二、 始终将教学放在评价的首要地位 | 第53-54页 |
三、 坚持发展与奖惩并重 | 第54-56页 |
第四章 吉林省地方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| 第56-72页 |
第一节 吉林省地方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工作的现状 | 第56-68页 |
一、 事业单位每年度的评估或考核 | 第56-58页 |
二、 教学质量绩效评估 | 第58-62页 |
三、 科研工作绩效评估 | 第62-68页 |
第二节 吉林省地方高校教师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| 第68-72页 |
一、 绩效评估制度设计存在的问题 | 第68-69页 |
二、 绩效评估指标存在的问题 | 第69-70页 |
三、 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间的关系协调不当 | 第70-72页 |
第五章 吉林省地方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| 第72-87页 |
第一节 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原则与目标 | 第72-75页 |
一、 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| 第72-74页 |
二、 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目标 | 第74-75页 |
第二节 绩效评估方法选择 | 第75-81页 |
一、 层次分析法的含义 | 第75-76页 |
二、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及其特点 | 第76页 |
三、 构造判断矩阵 | 第76-77页 |
四、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| 第77-79页 |
五、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| 第79-81页 |
第三节 绩效评估体系构建 | 第81-84页 |
一、 绩效评估体系架构 | 第81-82页 |
二、 绩效评估指标 | 第82-83页 |
三、 绩效评估体系 | 第83-84页 |
第四节 绩效评价的过程 | 第84-87页 |
一、 对教学活动评价 | 第84-85页 |
二、 对科研活动评价 | 第85页 |
三、 对社会服务活动评价 | 第85-86页 |
四、 对教师师德表现的评价 | 第86-87页 |
第六章 吉林省地方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 | 第87-117页 |
第一节 长春工业大学和长春理工大学概况 | 第87-92页 |
一、 长春工业大学概况 | 第87-89页 |
二、 长春理工大学概况 | 第89-92页 |
第二节 教师绩效评估数据采集 | 第92-95页 |
第三节 调查统计结果检验 | 第95-113页 |
一、 长春工业大学统计结果检验 | 第95-104页 |
二、 长春理工大学统计结果检验 | 第104-113页 |
第四节 长春工业大学与长春理工大学教师绩效评估体系 | 第113-117页 |
第七章 吉林省地方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建设的建议 | 第117-126页 |
第一节 建立健全教师绩效评价机制 | 第117-120页 |
一、 建立健全教师绩效评价组织机制 | 第117-118页 |
二、 建立健全教师绩效评价培训机制 | 第118-119页 |
三、 建立健全教师绩效评价激励机制 | 第119页 |
四、 加强交流,建立健全教师绩效评价合作机制 | 第119-120页 |
第二节 选择合理的教师绩效评价方法 | 第120-122页 |
一、 教师绩效评价的方法要有利于教师的自主发展 | 第120-121页 |
二、 教师绩效评价方法要力求多样性 | 第121页 |
三、 教师绩效评价方法要符合地方高校特点 | 第121-122页 |
第三节 不断完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 | 第122-126页 |
一、 在定量体系中体现定性内容 | 第122页 |
二、 合理确立关键绩效指标 | 第122-123页 |
三、 合理地确定指标量化水平 | 第123-124页 |
四、 评价体系要科研与教学并举 | 第124-12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6-132页 |
致谢 | 第132-133页 |
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| 第13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