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轻工业、手工业论文--食品工业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食品包装学论文--包装材料论文

甲壳素晶须/聚乳酸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6页
目录第6-9页
第一章 绪论第9-19页
   ·纳米纤维第9页
     ·纳米纤维的概念第9页
     ·纳米纤维的性能第9页
     ·纳米纤维的研究与应用第9页
   ·静电纺丝第9-13页
     ·静电纺丝的原理第10页
     ·静电纺丝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第10-11页
     ·静电纺丝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 ·静电纺纳米纤维膜的应用第12-13页
   ·果蔬保鲜的研究第13-14页
     ·果蔬保鲜的概念第13页
     ·果蔬保鲜的研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·果蔬腐变机理第13页
       ·果蔬保鲜机理第13-14页
     ·果蔬保鲜包装的研究第14页
   ·聚乳酸、甲壳素与甲壳素晶须第14-16页
     ·聚乳酸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·聚乳酸的性能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·聚乳酸的应用第15页
     ·甲壳素与甲壳素晶须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·甲壳素第15页
       ·甲壳素晶须第15-16页
   ·静电纺 CNW/PLA 复合纳米纤维膜及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第16-17页
   ·本课题的研究意义、内容及创新性第17-19页
     ·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7页
     ·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17页
     ·本课题的创新性第17-19页
第二章 静电纺 CNW/PLA 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参数影响第19-27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19-21页
     ·实验原料第19页
     ·实验设备第19-20页
     ·甲壳素纳米晶须的制备及表征方法第20页
       ·晶须的制备第20页
       ·透射电子显微镜(TEM)第20页
       ·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(FTIR)第20页
       ·X 射线衍射(XRD)第20页
     ·静电纺 PLA 及 CNW/PLA 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及表征方法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·PLA 纺丝液的制备及静电纺丝第20页
       ·CNW/PLA 混合纺丝液的制备及静电纺丝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·表征方法第21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21-25页
     ·形态结构第21页
     ·化学组份第21-22页
     ·晶体结构第22页
     ·PLA 质量分数对静电纺纳米纤维形貌及直径的影响第22-23页
     ·CNW 质量分数对 CNW/PLA 复合纳米纤维形貌及直径的影响第23-25页
   ·小结第25-27页
第三章 静电纺 CNW/PLA 复合纳米纤维膜基本性能的研究第27-33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27-28页
     ·实验原料第27页
     ·实验设备第27页
     ·测试与表征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·FTIR第27页
       ·XRD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·拉伸强度测试第28页
       ·毛细管流动分析测试第28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28-32页
     ·化学组份第28-29页
     ·晶体结构第29页
     ·力学性能第29-30页
     ·孔隙大小及分布第30-32页
   ·小结第32-33页
第四章 静电纺 CNW/PLA 复合纳米纤维膜润湿及抗菌性能的研究第33-41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33-35页
     ·实验原料第33页
     ·实验设备第33-34页
     ·各性能测试方法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·静态接触角测试第34页
       ·吸湿率测试第34页
       ·抑菌率测试第34-35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35-39页
     ·润湿性能第35-37页
     ·吸湿性能第37页
     ·抗菌性能第37-39页
   ·小结第39-41页
第五章 静电纺 CNW/PLA 复合纳米纤维膜在果蔬保鲜方面的研究第41-49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41-43页
     ·实验原料第41页
     ·实验设备第41页
     ·保鲜性能测试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·感官评定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·腐烂指数评定第42页
       ·失重率测定第42页
       ·可滴定酸含量测定第42页
       ·维生素 C 含量测定第42-43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43-47页
     ·感官评定第43-44页
     ·腐烂指数第44-45页
     ·失重率第45页
     ·可滴定酸含量第45-46页
     ·维生素 C 含量第46-47页
   ·小结第47-49页
第六章 结论第49-51页
   ·结论与展望第49页
   ·不足之处第49-51页
致谢第51-53页
参考文献第53-57页
附录: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7页

论文共5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研究
下一篇:三维全五向玻纤/环氧树脂编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