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8-14页 |
·本题的研究现状及意义 | 第8-9页 |
·材料来源及符号说明 | 第9-13页 |
·本文的研究步骤和方法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中古-m尾阳声韵字在现代方言中的演变类型 | 第14-37页 |
·中古-m尾阳声韵字今半数以上仍保留双唇鼻音韵尾 | 第14-15页 |
·中古-m尾阳声韵字今半数以上变为前鼻音韵尾 | 第15-18页 |
·中古-m尾阳声韵字今基本上变为前鼻音韵尾 | 第15-18页 |
·中古-m尾阳声韵字今约半数变为前鼻音韵尾 | 第18页 |
·中古-m尾阳声韵字今半数以上变为鼻化韵 | 第18-23页 |
·中古-m尾阳声韵字今基本上变为鼻化韵 | 第18-22页 |
·中古-m尾阳声韵字今约半数变为鼻化韵 | 第22-23页 |
·中古-m尾阳声韵字今半数以上变为后鼻音韵尾 | 第23-26页 |
·中古-m尾阳声韵字今基本上变为后鼻音韵尾 | 第23-25页 |
·中古-m尾阳声韵字今约半数变为后鼻音韵尾 | 第25-26页 |
·中古-m尾阳声韵字今半数以上变为阴声韵 | 第26-29页 |
·中古-m尾阳声韵字今基本上变为阴声韵 | 第26-28页 |
·中古-m尾阳声韵字今约半数变为阴声韵 | 第28-29页 |
·其他类型 | 第29-31页 |
小结 | 第31-37页 |
第3章 中古-n尾阳声韵字在现代方言中的演变类型 | 第37-71页 |
·中古-n尾阳声韵字今半数以上仍保留前鼻音韵尾 | 第37-45页 |
·中古-n尾阳声韵字今基本上仍保留前鼻音韵尾 | 第37-44页 |
·中古-n尾阳声韵字今约半数仍保留前鼻音韵尾 | 第44-45页 |
·中古-n尾阳声韵字今半数以上变为鼻化韵 | 第45-52页 |
·中古-n尾阳声韵字今基本上为鼻化韵 | 第46-52页 |
·中古-n尾阳声韵字今约半数变为鼻化韵 | 第52页 |
·中古-n尾阳声韵字今半数以上变为后鼻音韵尾 | 第52-57页 |
·中古-n尾阳声韵字今基本上变为后鼻音韵尾 | 第52-55页 |
·中古-n尾阳声韵字今约半数变为后鼻音韵尾 | 第55-57页 |
·中古-n尾阳声韵字今半数以上变为阴声韵 | 第57-62页 |
·中古-n尾阳声韵字今基本上变为阴声韵 | 第57-60页 |
·中古-n尾阳声韵字今约半数变为阴声韵 | 第60-62页 |
·其它类型 | 第62-65页 |
小结 | 第65-71页 |
第4章 中古-(?)尾阳声韵字在现代方言中的演变类型 | 第71-104页 |
·中古-(?)尾阳声韵字今半数以上仍保留后鼻音韵尾 | 第71-82页 |
·中古-(?)尾阳声韵字今基本上仍保留后鼻音韵尾 | 第71-79页 |
·中古-(?)尾阳声韵字今约半数仍保留后鼻音韵尾 | 第79-82页 |
·中古-η尾阳声韵字今半数以上变为前鼻音韵尾 | 第82-86页 |
·中古-(?)尾阳声韵字今基本上变为前鼻音韵尾 | 第83页 |
·中古-(?)尾阳声韵字约半数变为前鼻音韵尾 | 第83-86页 |
·中古-(?)尾阳声韵字今半数以上变为鼻化韵 | 第86-90页 |
·中古-(?)尾阳声韵字今基本上变为鼻化韵 | 第86-88页 |
·中古-(?)尾阳声韵字今约半数变为鼻化韵 | 第88-90页 |
·中古-(?)尾阳声韵字今半数以上变为阴声韵 | 第90-93页 |
·中古-(?)尾阳声韵字今半数以上变为舌面中鼻音韵尾 | 第93-94页 |
·其它类型 | 第94-98页 |
小结 | 第98-10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4-107页 |
附录 | 第107-182页 |
附录一 中古-m尾阳声韵字在现代方言中分类情况简表 | 第107-121页 |
附录二 中古-n尾阳声韵字在现代方言中分类情况简表 | 第121-150页 |
附录三 中古-(?)尾阳声韵字在现代方言中分类情况简表 | 第150-182页 |
致谢 | 第182-18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| 第1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