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绪论 | 第10-16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·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15页 |
·创新点 | 第15页 |
·本文基本框架 | 第15-16页 |
1 基本概念界定和理论概述 | 第16-23页 |
·基本概念界定 | 第16页 |
·失业人员 | 第16页 |
·再就业培训 | 第16页 |
·新公共服务 | 第16页 |
·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内涵 | 第16-19页 |
·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 | 第17页 |
·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 | 第17-18页 |
·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| 第18页 |
·责任并不简单 | 第18-19页 |
·新公共服务理论对加强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的借鉴意义 | 第19-23页 |
·以失业人员的需求为宗旨树立服务意识 | 第20页 |
·以失业人员的利益为根本实现公共利益 | 第20-21页 |
·以失业人员的参与权为中心保障其公民权 | 第21页 |
·以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效果和效率为责任目标 | 第21-23页 |
2 沈阳市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的现状分析 | 第23-33页 |
·沈阳市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的现状 | 第23-24页 |
·沈阳市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| 第24-30页 |
·政府未建立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的有效机制 | 第24-26页 |
·政府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的手段存在缺失 | 第26-28页 |
·政府对失业人员进行再就业培训的辅助措施不足 | 第28-29页 |
·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的效果有待提高 | 第29-30页 |
·沈阳市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存在问题的原因 | 第30-33页 |
·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且缺乏服务意识 | 第30页 |
·政府缺乏建立共享的公共利益观念 | 第30-31页 |
·政府缺乏保障公民应有的参与权理念 | 第31页 |
·政府未有效承担培训效果与方式并重的责任 | 第31-33页 |
3 加强沈阳市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的对策 | 第33-40页 |
·转变观念并建立健全再就业培训的机制 | 第33-35页 |
·完善政府再就业培训政策 | 第33-34页 |
·增强再就业培训项目的科学性 | 第34-35页 |
·加强实现共享公共利益的手段 | 第35-36页 |
·建立健全再就业培训的监督机制 | 第35页 |
·建立多元化的再就业培训融资渠道 | 第35-36页 |
·加强再就业培训的辅助措施以保障公民权 | 第36-38页 |
·加大对再就业培训的宣传力度 | 第36-37页 |
·建立有效的再就业培训网络 | 第37-38页 |
·实现以培训效果和方式并重的责任目标 | 第38-40页 |
·提高再就业培训的质量 | 第38页 |
·创新再就业培训及管理的方式 | 第38-40页 |
结束语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3页 |
致谢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