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语言学论文--写作学与修辞学论文--翻译学论文

“听”“说”同步模式下的工作记忆与同声传译的关系--基于英汉语言组合的同声传译实证研究

致谢第1-7页
摘要第7-9页
Abstract第9-14页
第一章 引论第14-20页
   ·引言第14-16页
   ·研究对象的定义第16-17页
     ·同声传译第16-17页
     ·工作记忆第17页
   ·研究意义第17-18页
   ·全文结构安排第18-20页
第二章 文献回顾综述第20-45页
   ·工作记忆第20-28页
     ·Baddeley 和 Hitch 的工作记忆模型第20-22页
     ·基于时间的资源共享模型第22-24页
     ·工作记忆广度第24-27页
     ·模型与本课题的关系第27-28页
   ·控制性注意第28-30页
     ·Engle 的控制性注意第28-29页
     ·斯特鲁普效应第29页
     ·观点与本课题的关系第29-30页
   ·认知负荷模型第30-33页
     ·Gile 的认知负荷模型第30-32页
     ·模型与本课题的关系第32-33页
   ·国外相关实证研究第33-39页
     ·Darò & Fabbro 的研究第33-34页
     ·Padilla 的研究第34-35页
     ·K pke & Nespoulous 的研究第35页
     ·Christoffels 的研究第35-36页
     ·刘敏华的研究第36-39页
   ·国内相关实证研究第39-44页
     ·张威的研究第39-44页
   ·问题提出第44-45页
第三章 实验流程第45-61页
   ·工作记忆实验材料第45-47页
     ·工作记忆广度的测试材料第45-47页
     ·斯特鲁普测试材料第47页
   ·同声传译实验材料第47-55页
     ·实验材料可阅读性测试第47-48页
     ·实验材料难易度测试第48-50页
     ·实验材料可译性测试第50-51页
     ·关键句第51-53页
     ·关键句后的后续句第53-54页
     ·问卷调查第54-55页
   ·实验对象第55页
   ·实验前测第55-56页
   ·实验过程第56-59页
   ·打分评判第59-61页
第四章 实验数据与分析第61-85页
   ·变量构成第61页
   ·初步观察分析第61-64页
   ·各变量的得分结果第64-79页
     ·工作记忆广度测试结果第64-68页
       ·控制性注意测试的得分结果第68-72页
     ·关键句与后续句得分结果第72-75页
     ·关键句与后续句的综合分析第75-79页
   ·问卷调查结果第79-80页
   ·各变量关系分析第80-85页
     ·工作记忆广度与同声传译综合得分 Y 的关系分析第80-82页
     ·控制性注意与同声传译综合得分 Y 的关系分析第82-83页
     ·工作记忆广度以及辅助自变量与同声传译综合得分 Y 的关系分析第83-85页
第五章 讨论与结论第85-91页
   ·结果讨论第85-88页
     ·工作记忆与同声传译第85-87页
     ·控制性注意和同声传译第87-88页
   ·本研究的局限性第88-89页
   ·本研究对未来的启示第89-91页
参考文献第91-98页
附录一:句子间差异可靠性评分表第98-99页
附录二:斯特鲁普测试材料第99-101页
附录三:同声传译实验材料原文转写稿第101-105页
附录四:关键句列表第105-107页
附录五:后续句列表第107-108页
附录六:问卷调查第108-110页
附录七:受试同声传译译语转写稿第110-142页
附录八:受试参与实验同意书第142-143页

论文共14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若得山花插满头,莫问奴归处--晚明拟话本中的妓女形象群研究
下一篇:《西游记》文本在明代的传播与接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