樊祖荫的多声理论与其创作
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6-7页 |
引言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生平成果与学术道路 | 第9-13页 |
第一节 生平与学术成果 | 第9页 |
第二节 学术道路 | 第9-13页 |
第二章 学术思想及研究特点 | 第13-27页 |
第一节 积累 | 第13-17页 |
第二节 结合 | 第17-23页 |
一 继承 | 第18-22页 |
二 发展 | 第22-23页 |
第三节 研究特点 | 第23-27页 |
第三章 教育理念 | 第27-33页 |
第四章 理论与实践结合,技法与风格相融 | 第33-56页 |
第一节 创作技法的应用 | 第33-44页 |
一 调式 | 第33-38页 |
二 具有民族特色的多声手法 | 第38-43页 |
三 复调手法的应用 | 第43-44页 |
第二节 民族特色的模仿 | 第44-50页 |
一 对民族乐器音色的模仿 | 第44-50页 |
二 对民歌音乐唱腔的模仿 | 第50页 |
第三节 对于民间音乐创作思维的提取再创造 | 第50-56页 |
一 将民族原生和音因素的和声化 | 第50-52页 |
二 将民族音乐中特色旋律纵合化 | 第52-53页 |
三 特色旋律与特色和音综合处理 | 第53-54页 |
四 突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复调音乐 | 第54-56页 |
结语 | 第56-58页 |
参考文献(按年代先后排序) | 第58-65页 |
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5-66页 |
致谢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