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事业人事测评的分析方法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9-10页 |
第二章 人事测评概述 | 第10-16页 |
·人事测评的基本概念 | 第10页 |
·人事测评的主要目的 | 第10-11页 |
·人事测评的类型 | 第11页 |
·人事测评的内容 | 第11-12页 |
·人事测评的功能 | 第12-13页 |
·人事测评的用途 | 第13-14页 |
·人事测评的意义 | 第14-16页 |
第三章 人事测评系统开发与应用的理论基础 | 第16-23页 |
·心理学是人事测评技术的重要理论支撑 | 第16-20页 |
·人的心理实质 | 第16-17页 |
·人的心理现象和个体差异 | 第17-19页 |
·心理学研究使人事测评有可能变成现实 | 第19-20页 |
·管理学推动人事测评实务技术的发展 | 第20-23页 |
·人力资本理论为人事测评莫定了客观理论标准 | 第21页 |
·人力资源流动风险分析为人事测评提供了技术支持 | 第21-23页 |
第四章 人事测评系统开发与应用的渊源和现状 | 第23-29页 |
·中国历史上的人事测评 | 第23-24页 |
·人事测评思想的历史回顾 | 第23页 |
·中国古代使用的测评技术 | 第23-24页 |
·对中国古代人事测评技术的评述 | 第24页 |
·人事测评技术在国外的发展 | 第24-27页 |
·现代人事测评技术的起源 | 第24-25页 |
·人事测评技术的成熟和发展 | 第25页 |
·人事测评技术在西方国家的广泛应用 | 第25-27页 |
·中国的人事测评实践 | 第27-29页 |
第五章 人事测评方法体系研究 | 第29-40页 |
·现代人事测评方法介绍及方法选择 | 第29-33页 |
·现代人事测评方法介绍 | 第29-30页 |
·人事测评方法选择 | 第30-33页 |
·心理测验 | 第33-34页 |
·面试技术 | 第34-36页 |
·评价中心技术 | 第36-40页 |
第六章 人事测评的主观评价 | 第40-45页 |
·主观性评价概述 | 第40-42页 |
·主观性评价的概念 | 第40-41页 |
·主观性评价与客观性评价的比较 | 第41-42页 |
·主观性评价的应用领域 | 第42页 |
·主观性评价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| 第42-45页 |
·主观性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| 第42-43页 |
·问题的解决方法 | 第43-45页 |
第七章 对客观化分析方法的研究状况 | 第45-48页 |
·“真分数”理论范式下的方法 | 第45页 |
·IRT 理论范式下的方法 | 第45-47页 |
·MFRM 的形成与发展 | 第47-48页 |
第八章 人事测评系统的实施步骤分析 | 第48-55页 |
·前期准备工作-确定测评目的和内容 | 第48-50页 |
·设计测评系统工作---确定测评方法和工具 | 第50-52页 |
·能力方面 | 第50-51页 |
·个性和职业适应性方面 | 第51页 |
·知识经验方面 | 第51-52页 |
·情境模拟技术的应用 | 第52页 |
·实施测评---标准化操作过程 | 第52-53页 |
·测评结束后的工作---分析测评结果并做出报告 | 第53-55页 |
结论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8页 |
致谢 | 第58-59页 |
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