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汉语空间隐喻对比
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一章 绪言 | 第8-13页 |
·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8-9页 |
·研究概况 | 第9-11页 |
·研究方法、范围 | 第11-13页 |
第二章 俄汉语中的空间概念及表达 | 第13-22页 |
·俄汉语中的空间概念 | 第13-17页 |
·参照系 | 第14-15页 |
·空间形态 | 第15-16页 |
·空间维度 | 第16-17页 |
·空间概念在俄汉两种语言中的表达 | 第17-22页 |
·表达形式结构的差异 | 第17-18页 |
·动态和静态空间描写的差异 | 第18-22页 |
·动态空间描写的差异 | 第18-20页 |
·静态空间描写的差异 | 第20-22页 |
第三章 俄汉语空间隐喻的对比分析 | 第22-44页 |
·空间隐喻化认知 | 第22-26页 |
·空间隐喻化认知的机制 | 第22-23页 |
·空间隐喻化认知的特点 | 第23-26页 |
·理据性 | 第23-24页 |
·生成性 | 第24-25页 |
·系统性 | 第25页 |
·民族性 | 第25-26页 |
·俄语前置词与汉语方位词的空间概念 | 第26-30页 |
·俄汉语上下方位概念 | 第26-27页 |
·俄汉语前后方位概念 | 第27-29页 |
·俄汉语里外方位概念 | 第29-30页 |
·俄汉语左右方位概念 | 第30页 |
·俄汉语空间方位隐喻 | 第30-44页 |
·俄汉语上下空间方位隐喻对比 | 第30-35页 |
·隐喻数量 | 第31-32页 |
·隐喻社会地位和等级 | 第32-34页 |
·隐喻品质和水平 | 第34页 |
·隐喻时间 | 第34-35页 |
·俄汉语前后空间方位隐喻对比 | 第35-38页 |
·隐喻时间 | 第36-37页 |
·隐喻进步性 | 第37页 |
·隐喻公开性 | 第37-38页 |
·俄汉语里外空间方位隐喻对比 | 第38-40页 |
·隐喻时间 | 第38-39页 |
·隐喻亲疏关系 | 第39-40页 |
·隐喻数量 | 第40页 |
·俄汉语左右空间方位隐喻对比 | 第40-44页 |
·隐喻政治概念 | 第40-41页 |
·隐喻是非概念 | 第41-43页 |
·隐喻数量 | 第43-44页 |
结语 | 第44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