序言 | 第1-8页 |
第一章 组曲的历史成因及分类 | 第8-19页 |
一、组曲的产生及其历史发展过程 | 第8-9页 |
二、新组曲的分类 | 第9页 |
三、中国钢琴组曲的分类 | 第9-19页 |
第二章 各乐章的曲式结构研究 | 第19-38页 |
第一节 单一部曲式 | 第19-24页 |
一、由一句体乐段及其变化复奏构成的单一部曲式 | 第19页 |
二、由乐节群构成的单一部曲式 | 第19-20页 |
三、由两句体乐段构成的单一部曲式 | 第20-21页 |
四、由三句体乐段构成的单一部曲式 | 第21-22页 |
五、由起承转合四句体乐段构成的单一部曲式 | 第22页 |
六、由复乐段或双乐段构成的单一部曲式 | 第22-23页 |
七、由展开性乐段构成的单一部曲式 | 第23页 |
八、由乐句群或散体结构构成的单一部曲式 | 第23页 |
九、由模进结构构成的单一部曲式 | 第23-24页 |
第二节 单二部曲式 | 第24-25页 |
一、再现单二部曲式 | 第24页 |
二、并列单二部曲式 | 第24-25页 |
第三节 单三部曲式 | 第25-28页 |
一、单主题再现单三部曲式 | 第25-26页 |
二、双主题再现单三部曲式 | 第26-27页 |
三、并列单三部曲式 | 第27-28页 |
第四节 单四部曲式 | 第28页 |
第五节 复三部曲式 | 第28-29页 |
第六节 回旋曲式 | 第29-30页 |
第七节 变奏曲式 | 第30-33页 |
第八节 边缘曲式 | 第33-36页 |
第九节 自由曲式 | 第36-38页 |
第三章 各乐章之间联系的技术手段的分析研究 | 第38-71页 |
第一节 各乐章之间在主题材料方面的联系 | 第38-50页 |
第二节 各乐章之间调性的联系 | 第50-58页 |
第三节 各乐章之间速度的联系 | 第58-63页 |
第四节 各乐章之间体裁上的联系 | 第63-66页 |
第五节 各乐章之间曲式结构的联系 | 第66-71页 |
第四章 各乐章联合起来所体现的曲式结构原则的分析研究 | 第71-78页 |
第一节 起、开、合三部性原则 | 第71-73页 |
第二节 对比三部性原则 | 第73页 |
第三节 起、承、转、合四阶段原则 | 第73-74页 |
第四节 集中对称性原则 | 第74-75页 |
第五节 渐进性原则 | 第75-76页 |
第六节 变化与统一的原则 | 第76-77页 |
第七节 奏鸣套曲性原则 | 第77-78页 |
结语 | 第78-80页 |
附录:本文所分析的中国钢琴组曲作品目录 | 第80-82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82-85页 |
发表文章 | 第85-86页 |
致谢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