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航空、航天论文--航空论文--航空发动机(推进系统)论文--发动机原理论文--燃烧理论论文

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燃烧室碳氢燃料凹槽火焰稳定性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2页
第一章 引言第12-28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2-15页
   ·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第15-21页
     ·亚燃、超燃和双模态的概念第15-17页
     ·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的气动热力学第17-19页
     ·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的热力循环第19-21页
     ·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的结构特点、关键技术第21页
   ·超声速燃烧室中凹槽的研究第21-25页
     ·凹槽混合第21-22页
     ·凹槽火焰稳定器第22-25页
   ·模态转换的研究第25-26页
   ·本文的主要内容第26-28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26页
     ·本文内容安排第26-28页
第二章 实验研究第28-49页
   ·双模态燃烧室设计第28-34页
     ·燃烧室结构特点第28-29页
     ·燃烧室设计中考虑的问题第29-33页
     ·燃烧室结构第33-34页
   ·实验方案第34-37页
     ·凹槽流场特性第34-35页
     ·凹槽火焰稳定器试验件结构第35-37页
   ·实验设备和仪器第37-39页
     ·主体设备第37-38页
     ·操作程序和控制系统第38页
     ·测量系统第38-39页
   ·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第39-42页
     ·流场物理模型第39-40页
     ·流场数学模型第40-42页
   ·实验结果第42-47页
     ·不同飞行马赫数第42-45页
     ·模态转换第45-47页
   ·小结第47-49页
第三章 数值计算方法第49-68页
   ·冲压发动机燃烧室的模拟第49-50页
   ·控制方程第50-52页
   ·基本物理方程第52-58页
     ·紊流模型第52页
     ·可压缩流动第52页
     ·化学反应和紊流燃烧模型第52-54页
     ·液滴模型和传输方程第54-58页
     ·连续相与离散相间的耦合第58页
   ·网格的产生第58-60页
     ·结构网格的产生第59页
     ·非结构网格的产生第59页
     ·网格生成第59-60页
   ·边界条件第60-61页
     ·离散相初始条件第60页
     ·离散相边界条件第60-61页
     ·气相边界条件第61页
   ·迭代技术第61-63页
     ·离散化方法第61页
     ·求解器第61-63页
   ·算例第63-67页
   ·小结第67-68页
第四章 紊流燃烧模型第68-85页
   ·化学动力学研究第68-73页
     ·化学动力学基础第68-71页
     ·化学动力学现状第71-72页
     ·化学动力学模型第72-73页
   ·紊流燃烧的研究第73-74页
   ·采用的紊流燃烧模型第74-77页
     ·涡耗散模型第74-75页
     ·PDF模型第75-77页
   ·计算结果和分析第77-84页
     ·静压分布第78-79页
     ·质量分数分布第79-82页
     ·静温分布第82-83页
     ·总压损失和燃烧效率第83-84页
   ·小结第84-85页
第五章 紊流流动模型第85-105页
   ·序言第85-86页
   ·紊流流动模型第86-95页
     ·k-ε两方程模型第87-90页
     ·k-ω两方程模型第90-94页
     ·RSM模型第94-95页
   ·计算结果第95-104页
     ·计算静压及与实验值的比较第95-98页
     ·分离区域第98-99页
     ·静温分布第99-101页
     ·马赫数分布第101-103页
     ·燃烧效率和总压损失第103-104页
   ·小结第104-105页
第六章 凹槽火焰稳定器结构第105-121页
   ·不同L/D凹槽第105-110页
     ·结果和分析第105-109页
     ·结论第109-110页
   ·不同后缘倾角凹槽第110-113页
     ·结果和分析第110-112页
     ·结论第112-113页
   ·不同前壁面结构凹槽第113-116页
     ·结果和分析第113-116页
     ·结论第116页
   ·不同喷油位置第116-120页
     ·计算结果及其分析第116-120页
     ·结论第120页
   ·小结第120-121页
第七章 非定常计算第121-136页
   ·凹槽非定常流动第121-126页
     ·凹槽非定常流数值计算的验证第121-122页
     ·边界条件和凹槽结构第122-123页
     ·结果和分析第123-126页
     ·结论第126页
   ·液滴的非定常流动第126-135页
     ·计算结果第127-135页
     ·结论第135页
   ·小结第135-136页
第八章 结论第136-139页
   ·主要成果第136-137页
   ·主要创新点第137页
   ·工作展望第137-139页
参考文献第139-151页
致谢第151-152页
发表论文第152-153页

论文共15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飞机设计的多学科优化方法研究
下一篇:高校健美操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