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绪论 | 第8-15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8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8-10页 |
(一) 理论意义 | 第8-9页 |
(二) 实际意义 | 第9-10页 |
三、研究方法和论文的创新点 | 第10-11页 |
(一) 论文的研究方法 | 第10页 |
(二) 论文的创新之处 | 第10-11页 |
四、文献综述 | 第11-15页 |
(一) 关于赏识教育的研究 | 第11-12页 |
(二) 关于农民工子弟教育问题的研究 | 第12-15页 |
第一章 关于赏识教育的概述 | 第15-21页 |
第一节 赏识教育的含义及实质 | 第15-16页 |
一、赏识教育的含义 | 第15页 |
二、赏识教育的实质 | 第15-16页 |
第二节 赏识教育的来源 | 第16-18页 |
一、赏识教育的现实基础 | 第16-17页 |
二、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 | 第17-18页 |
第三节 赏识教育的作用 | 第18-21页 |
一、赏识教育更符合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 | 第19页 |
二、赏识教育能增强孩子自信心和创造力 | 第19页 |
三、赏识教育能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,从而构建和谐校园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农民工子弟赏识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——以常州市农民工子弟学校为例 | 第21-35页 |
第一节 问卷的设计和发放 | 第21页 |
一、问卷的设计 | 第21页 |
二、问卷的发放 | 第21页 |
第二节 调查结果 | 第21-33页 |
一、农民工子弟教育情况的数据统计 | 第21-32页 |
二、农民工子弟教育存在的问题总结 | 第32-33页 |
第三节 农民工子弟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| 第33-35页 |
一、社会原因 | 第33页 |
二、学校原因 | 第33-34页 |
三、家庭原因 | 第34页 |
四、自身原因 | 第34-35页 |
第三章 对农民工子弟实施赏识教育的基本思路 | 第35-47页 |
第一节 改善教育环境 | 第35-36页 |
一、政府层面 | 第35-36页 |
二、社会层面 | 第36页 |
第二节 重视学校赏识教育 | 第36-40页 |
一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,正确理解赏识教育的内涵 | 第37-38页 |
二、把赏识教育理念渗透课堂内外 | 第38-40页 |
第三节 重视家庭赏识教育 | 第40-45页 |
一、父母要有正确的赏识教育观念 | 第40-41页 |
二、建立民主和谐的家庭关系 | 第41-44页 |
三、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| 第44-45页 |
第四节 提高农民工子弟自身素质 | 第45-47页 |
一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| 第45-46页 |
二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| 第46-47页 |
结语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1页 |
附录:调查问卷 | 第51-53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