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绪论 | 第1-12页 |
1.1 文献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| 第4-10页 |
1.2 基本约定与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0页 |
1.3 研究框架与主要观点 | 第10-12页 |
第2章 舞弊审计程序与舞弊审计目标研究 | 第12-24页 |
2.1 舞弊审计的涵义与由来 | 第12-15页 |
2.2 舞弊审计目标的确定 | 第15-18页 |
2.3 实现舞弊审计总目标的程序问题 | 第18-20页 |
2.4 舞弊审计程序的特点与理论意义 | 第20-24页 |
第3章 舞弊审计程序与舞弊审计风险研究 | 第24-35页 |
3.1 风险与舞弊审计风险 | 第24-27页 |
3.2 舞弊审计程序与舞弊审计风险的关系 | 第27-29页 |
3.3 降低舞弊审计风险的程序保障问题 | 第29-32页 |
3.4 切实履行舞弊审计程序的质量涵义 | 第32-35页 |
第4章 两种审计模式下的舞弊审计程序出较研究 | 第35-46页 |
4.1 制度基础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的一般原理 | 第35-37页 |
4.2 决定业务可承接性的依据 | 第37-39页 |
4.3 对舞弊审计重要风险的评估 | 第39-44页 |
4.4 对舞弊审计资源的安排 | 第44-46页 |
第5章 舞弊审计程序:制度层面的现实问题与改进建议 | 第46-55页 |
5.1 我国舞弊审计程序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:制度层面的视角 | 第46-48页 |
5.2 我国舞弊审计程序制度问题的成因分析 | 第48-50页 |
5.3 改进我国舞弊审计程序制度的若干建议 | 第50-55页 |
结论 | 第55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
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