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口语课堂教学课件设计研究
一 引言 | 第1-14页 |
·研究目标 | 第7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7-11页 |
·课件辅助汉语课堂教学的意义 | 第7-9页 |
·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| 第7-8页 |
·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| 第8页 |
·课件辅助教学的优越性 | 第8-9页 |
·开展口语课件设计研究的意义 | 第9-11页 |
·课堂教学课件设计的研究状况 | 第9-11页 |
·以口语教学为例研究课件设计 | 第11页 |
·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1-13页 |
·关于课件设计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其他相关设计领域的研究状况 | 第12-13页 |
·小结 | 第13-14页 |
二 课件设计的研究方法 | 第14-19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·借鉴成熟的版面与人机界面设计原理 | 第14页 |
·以教学实验的调查结果作为设计参考 | 第14页 |
·研究基础 | 第14-18页 |
·教学环境 | 第15页 |
·教学对象和实验内容 | 第15页 |
·调查形式和目的 | 第15页 |
·调查结果分析 | 第15-18页 |
·对多媒体教学的评价与态度 | 第15-16页 |
·对媒体作用的效果分析 | 第16-17页 |
·对使用和操作上的问题分析 | 第17-18页 |
·小结 | 第18-19页 |
三 课件的设计原则与参考方案 | 第19-46页 |
·生词展示环节 | 第20-30页 |
·生词展示的典型布局 | 第20-22页 |
·标号 | 第20-21页 |
·生词显示数量 | 第21页 |
·布局的常用方案 | 第21-22页 |
·生词展示的文字设置 | 第22-26页 |
·字体的选择 | 第22-24页 |
·字号和行间距 | 第24-26页 |
·拼音和英文解释的字体 | 第26页 |
·生词展示的颜色与背景图案的设置 | 第26-29页 |
·色彩的作用、特点与运用规律 | 第26-28页 |
·生词展示环节的颜色设置方案 | 第28-29页 |
·生词展示的动画方式 | 第29-30页 |
·动画方式与注意力的关系 | 第29-30页 |
·常用的动画方式 | 第30页 |
·生词快速认读环节 | 第30-31页 |
·词语讲解环节 | 第31-36页 |
·布局 | 第32-34页 |
·传统版面构成与课件版面构成的差异与共性 | 第32页 |
·视觉的生理基础与版面设计的关系 | 第32-33页 |
·字体字号与版面构成的关系 | 第33-34页 |
·指示符号的运用 | 第34页 |
·词语讲解的文字设置 | 第34-35页 |
·词语讲解的颜色设置 | 第35-36页 |
·词语讲解的动画方式 | 第36页 |
·课文显示环节 | 第36-41页 |
·段落式课文显示的布局 | 第36-37页 |
·对话式课文显示的布局 | 第37-39页 |
·课文显示的文字设置 | 第39-40页 |
·课文显示的颜色设置 | 第40-41页 |
·课文显示的动画方式 | 第41页 |
·课文理解与练习环节 | 第41-46页 |
·课文理解与练习的布局 | 第41-46页 |
·图片的特性 | 第41-42页 |
·使用图片应注意的问题 | 第42-43页 |
·课文理解的问题呈现方式 | 第43-44页 |
·练习的布局 | 第44-45页 |
·声音和视频提示符号的显示 | 第45-46页 |
四 课件制作的常用方法和步骤 | 第46-51页 |
·课件制作软件的选择 | 第46页 |
·课件制作的常用方法和步骤 | 第46-51页 |
·新幻灯片的建立与文本的输入 | 第46-47页 |
·文本格式的设置与项目符号的添加 | 第47-48页 |
·同一文本框内的文字逐行显示 | 第48-49页 |
·重点部分的标示方法 | 第49-50页 |
·幻灯片的切换 | 第50页 |
·关于超链接的使用 | 第50-51页 |
五 相关问题讨论 | 第51-53页 |
·课件设计的进一步研究 | 第51页 |
·大屏幕阅读效率 | 第51页 |
·教学用色方案 | 第51页 |
·课件教学效果的评估 | 第51-52页 |
·课件的素材库建设 | 第52页 |
·正确把握运用技术手段的度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5页 |
附录 | 第55-61页 |
附录一 汉语教师应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调查问卷 | 第55-57页 |
附录二 课堂实验调查问卷1 | 第57-59页 |
附录三 课堂实验调查问卷2 | 第59-60页 |
附录四 课堂实验调查问卷3 | 第60-61页 |
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