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引言 | 第1-33页 |
·论文研究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| 第10-17页 |
·小股东及小股东权益的定义 | 第10页 |
·小股东权益保护的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小股东权益受侵害的现状 | 第11-17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7-27页 |
·小股东权益保护研究路径 | 第17-21页 |
·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关键--公司控制权 | 第21-26页 |
·现有理论对小股东权益受侵害内因的解释及评述 | 第26-27页 |
·论文研究的问题、逻辑路径、章节安排及创新特色 | 第27-33页 |
·本文研究的问题 | 第27-28页 |
·本文研究的逻辑路径及章节安排 | 第28-31页 |
·本文的创新点及特色 | 第31-33页 |
第二章 小股东权益受侵害的内因与外部条件--企业契约理论分析 | 第33-62页 |
·企业契约理论综述 | 第33-45页 |
·企业契约理论要义 | 第33-40页 |
·企业契约理论对小股东权益问题的针对性 | 第40-45页 |
·小股东权益受侵害内因的代理理论解释 | 第45-50页 |
·代理理论综述 | 第45-47页 |
·代理理论对小股东权益受侵害内因的解释 | 第47-49页 |
·代理理论解释的局限--对外部条件的忽略 | 第49-50页 |
·小股东权益受侵害外部条件的交易费用理论新探索 | 第50-60页 |
·交易费用理论综述 | 第50-57页 |
·交易费用理论对小股东权益受侵害外部条件的解释 | 第57-59页 |
·交易费用理论对外部条件解释的启示 | 第59-6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0-62页 |
第三章 资产专用性--股权流通性分析 | 第62-86页 |
·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流通性现状分析 | 第62-67页 |
·股权的异质性 | 第63页 |
·一股独大 | 第63-65页 |
·流通性滞后 | 第65页 |
·流通股过于分散,比重偏低,机构投资者比重过小 | 第65-67页 |
·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流通性现状成因分析 | 第67-68页 |
·公司股权结构的国际分析比较 | 第68-75页 |
·德国公司股权结构 | 第68-70页 |
·美国公司股权结构 | 第70页 |
·日本公司股权结构 | 第70-72页 |
·德、美、日三国比较 | 第72-73页 |
·中国与国际的比较 | 第73-75页 |
·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流通性现状的弊端 | 第75-84页 |
·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异化的弊端分析 | 第75页 |
·中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比例过高的弊端分析 | 第75-76页 |
·代理成本和控股股东的控制活动 | 第76-8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4-86页 |
第四章 控制权收益成本的模型分析 | 第86-102页 |
·模型的建立 | 第86-89页 |
·基本假设 | 第86页 |
·公司收益规模的约束 | 第86-88页 |
·控股股东与小股东的效用曲线 | 第88-89页 |
·简单模型--无外部制衡状态下的均衡 | 第89-93页 |
·无外部制衡状态下的假设 | 第89-90页 |
·控股股东效用最优下的常规模型 | 第90-92页 |
·存在公司外部债务情况下模型解的探讨 | 第92-93页 |
·控股股东捐赠利润可能性的探讨 | 第93页 |
·模型扩展--外部制衡状态下的均衡 | 第93-100页 |
·外部制衡的假设 | 第93-94页 |
·控股股东效用最大化下的常规模型 | 第94-98页 |
·存在公司外部债务情况下模型解的探讨 | 第98-99页 |
·控股股东捐赠利润可能性的讨论 | 第99-10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0-102页 |
第五章 外部制衡对控制权收益影响的实证分析 | 第102-113页 |
·变量的选择 | 第102-103页 |
·控制权收益的度量 | 第102-103页 |
·外部制衡 | 第103页 |
·样本数据的收集 | 第103-104页 |
·样本的说明 | 第103-104页 |
·样本清单 | 第104页 |
·假设检验的结果及分析 | 第104-111页 |
·检验方法 | 第104-109页 |
·检验结果及分析 | 第109-11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11-113页 |
第六章 小股东权益保护对策分析 | 第113-149页 |
·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作用 | 第114-122页 |
·机构投资股东的特征及行为模式 | 第114-118页 |
·美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主要特点及运作机制剖析 | 第118-120页 |
·美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| 第120-122页 |
·国有股减持 | 第122-129页 |
·对已出台国有股减持方案的评价 | 第123-125页 |
·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和思路 | 第125-126页 |
·国有股和法人股减持的方案设计和主要途径 | 第126-129页 |
·加强法律环境建设 | 第129-142页 |
·对小股东表决权的保护 | 第129-136页 |
·控股股东对小股东的诚信义务 | 第136-139页 |
·对小股东诉权的保护 | 第139-142页 |
·加强控股股东监管 | 第142-147页 |
·对与上市公司“五不分”的控股股东予以监管和规范 | 第143-144页 |
·对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控股股东”予以监管和规范 | 第144页 |
·对“控股权转移过程中的售受双方”予以监管和规范 | 第144-145页 |
·对上市公司的“实际控制人”予以监管和规范 | 第145-147页 |
·加强关联交易监管 | 第147-149页 |
·督促信息充分披露 | 第147-148页 |
·强化中介机构作用 | 第148-149页 |
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| 第149-151页 |
·结论 | 第149页 |
·展望 | 第149-1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51-161页 |
附录A: 再融资溢价率的测度 | 第161-163页 |
附录B: 2000-2002年颁布的规范上市公司行为的法律法规 | 第163-167页 |
附录C: 双样本异方差t-检验说明 | 第167-168页 |
附录D: 中介机构监管的机理分析 | 第168-171页 |
读博期间的科研活动、社会实践和发表论文 | 第171-172页 |
致谢 | 第1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