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儿童题材作品选文研究
中文提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导言 | 第8-9页 |
绪论 | 第9-16页 |
一、本课题提出的背景 | 第9-10页 |
二、本课题研究的范围、对象及内容 | 第10-11页 |
三、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四、文献综述 | 第12-16页 |
第一章 教材中儿童题材作品选文依据 | 第16-28页 |
第一节 儿童题材作品的价值与意义 | 第16-23页 |
一、审美价值 | 第17-18页 |
二、个体价值 | 第18-20页 |
三、社会价值 | 第20-22页 |
四、语文价值 | 第22-23页 |
第二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启示 | 第23-26页 |
一、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| 第23-24页 |
二、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教材选文的启示 | 第24-26页 |
第三节 “最近发展区"理论的启示 | 第26-27页 |
一、“最近发展区”理论的基本观点 | 第26页 |
二、“最近发展区”理论对教材选文的启示 | 第26-27页 |
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二章 教材中儿童题材作品选文现状研究 | 第28-44页 |
第一节 选文篇目述评 | 第28-31页 |
一、选编数量、篇目和分布 | 第28-31页 |
二、写作时代和地域分布统计 | 第31页 |
第二节 叙事视角解读 | 第31-35页 |
一、儿童视角 | 第32-33页 |
二、成人视角 | 第33-34页 |
三、两代人对话、对比视角 | 第34-35页 |
第三节 作品母题分类 | 第35-39页 |
一、爱的母题 | 第35-36页 |
二、成长母题 | 第36-37页 |
三、自然母题 | 第37-39页 |
第四节 儿童形象分析 | 第39-43页 |
一、比例和主题 | 第39-41页 |
二、类型归类和分析 | 第41-43页 |
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三章 教材中儿童题材作品选文思考与建议 | 第44-52页 |
第一节 选文编排存在的不足 | 第44-49页 |
一、选文内容不合适 | 第44-46页 |
二、人物形象存在缺陷 | 第46-48页 |
三、节选编排存在问题 | 第48-49页 |
第二节 选文改进建议 | 第49-51页 |
一、贴近时代和生活 | 第49页 |
二、内容难易须适中 | 第49-50页 |
三、丰富选文儿童形象 | 第50-51页 |
四、整体把握,循序渐进 | 第51页 |
小结 | 第51-52页 |
结语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、论文 | 第55-56页 |
后记 | 第56-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