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2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6页 |
·论文的选题背景 | 第12-14页 |
·摆式列车倾摆作动器的发展状况 | 第14-19页 |
·气动式作动器 | 第15-16页 |
·液压式作动器 | 第16-17页 |
·机电式作动器 | 第17-19页 |
·直驱式容积控制电液伺服系统的发展 | 第19-25页 |
·直驱式容积控制电液伺服系统国外现状 | 第19-21页 |
·直驱式容积控制电液伺服系统国内现状 | 第21页 |
·直驱式容积控制电液伺服系统与传统液压系统的比较 | 第21-24页 |
·直驱式容积控制电液伺服系统与机电作动系统的比较 | 第24-25页 |
·本文的主要内容 | 第25-26页 |
第2章 摆式列车倾摆作动系统分析 | 第26-41页 |
·倾摆机构模式 | 第26-29页 |
·滚动导轨式倾摆机构 | 第26-27页 |
·抗侧滚扭杆式倾摆机构 | 第27页 |
·空气弹簧差压式倾摆机构 | 第27-28页 |
·四连杆倾摆机构 | 第28-29页 |
·车体的倾摆运动特性 | 第29-31页 |
·倾摆机构运动关系 | 第31-35页 |
·倾摆机构数学模型的建立 | 第31-34页 |
·倾摆机构运动方程建立 | 第34-35页 |
·倾摆机构受力分析 | 第35-4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3章 直驱式容积控制电液伺服作动器设计 | 第41-56页 |
·直驱式容积控制电液伺服作动器液压系统原理图 | 第41页 |
·液压缸的选择 | 第41-42页 |
·直驱式容积控制电液伺服作动器液压系统动力参数确定 | 第42-45页 |
·直驱式容积控制电液伺服作动器负载力的确定 | 第42-43页 |
·确定液压缸的主要结构参数 | 第43-44页 |
·液压缸的压杆稳定性校核 | 第44页 |
·系统流量的计算 | 第44-45页 |
·直驱式容积控制电液伺服系统油源系统计算 | 第45-53页 |
·蓄能器的类型选择 | 第45页 |
·蓄能器参数的确定 | 第45-50页 |
·液压泵的选择 | 第50-51页 |
·伺服电动机的选择 | 第51-52页 |
·位移传感器的选择 | 第52-53页 |
·安全阀的选型 | 第53页 |
·单向阀的选型 | 第53页 |
·管道的选择 | 第53页 |
·直驱式容积控制电液伺服作动器的总体设计 | 第53-5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4章 直驱式容积控制电液伺服作动器系统仿真 | 第56-71页 |
·AMESim软件的介绍 | 第56-61页 |
·AMESim包含的系列软件 | 第56页 |
·AMESim软件的主要特点 | 第56-57页 |
·AMESim软件的使用方法 | 第57-61页 |
·直驱式容积控制电液伺服作动器系统框图 | 第61页 |
·控制策略的选择 | 第61-64页 |
·PID控制器的原理 | 第61-63页 |
·PID控制器中各校正环节的作用 | 第63-64页 |
·AMESim直驱式容积控制电液伺服作动器模型 | 第64-66页 |
·AMESim电动机模型 | 第64页 |
·AMESim液压泵模型 | 第64-65页 |
·AMESim液压模块模型 | 第65-66页 |
·整个直驱式容积控制电液伺服作动器液压系统模型 | 第66页 |
·直驱式容积控制电液伺服作动器液压系统仿真参数 | 第66-67页 |
·仿真结果分析 | 第67-7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第5章 直驱式容积控制电液伺服作动器联合仿真 | 第71-85页 |
·摆式列车车体倾摆动力学模型 | 第71-72页 |
·ADAMS软件介绍 | 第71-72页 |
·摆式列车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| 第72页 |
·ADAMS与AMESim联合仿真 | 第72-76页 |
·联合仿真概述 | 第72-73页 |
·建立软件接口 | 第73-74页 |
·确定输入与输出关系 | 第74页 |
·设置接口的输入输出变量 | 第74-76页 |
·建立软件接口ADAMS_model | 第76页 |
·建立摆式列车车体倾摆系统仿真模型 | 第76-78页 |
·建立AMESim联合仿真液压模型 | 第76-77页 |
·在AMESim中加入接口模块 | 第77-78页 |
·联合仿真整体模型的建立 | 第78页 |
·联合仿真结果分析 | 第78-8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4-85页 |
结论 | 第85-87页 |
致谢 | 第87-8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8-9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