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中小学新教师入职教育的现状与模式研究
| 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4-7页 |
| 引言 | 第7-8页 |
| 1 研究背景 | 第8-24页 |
| ·选题原因 | 第8-12页 |
| ·新教师入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| 第8-9页 |
| ·新教师入职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| 第9-10页 |
| ·现代教育技术对新教师入职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| 第10-12页 |
| ·文献分析 | 第12-19页 |
| ·国内文献分析 | 第12-14页 |
| ·国外文献分析 | 第14-18页 |
| ·文献综述 | 第18-19页 |
| ·研究设计 | 第19-24页 |
| ·研究目标 | 第19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20-21页 |
| ·研究对象和材料 | 第21-22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22-24页 |
| 2 理论基础 | 第24-30页 |
| ·概念界定 | 第24-26页 |
| ·教师和新教师 | 第24页 |
| ·新教师入职教育 | 第24-25页 |
| ·新教师入职教育模式 | 第25-26页 |
| ·相关理论 | 第26-30页 |
| ·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 | 第26-27页 |
| ·终身教育理论 | 第27-28页 |
| ·教师知识构成理论 | 第28-29页 |
| ·学习共同体理论 | 第29-30页 |
| 3 研究过程 | 第30-44页 |
| ·过程设计 | 第30页 |
| ·访谈框架 | 第30-32页 |
| ·访谈内容 | 第32-44页 |
| ·访谈对象的个案描述 | 第32-35页 |
| ·新教师集中培训的调查 | 第35-37页 |
| ·新教师的校本培训模式调查 | 第37-39页 |
| ·新教师的导师带教模式调查 | 第39-40页 |
| ·新教师对入职教育内容和模式的反思 | 第40-44页 |
| 4 研究分析 | 第44-53页 |
| ·现状分析 | 第44-45页 |
| ·新教师入职教育目标多元 | 第44页 |
| ·新教师入职教育内容各不相同 | 第44-45页 |
| ·新教师入职教育形式过于单一 | 第45页 |
| ·新教师入职教育方法过于传统 | 第45页 |
| ·新教师入职教育教育技术应用层次偏低 | 第45页 |
| ·模式分析 | 第45-49页 |
| ·对集中培训模式的分析 | 第46-47页 |
| ·对校本培训模式的分析 | 第47页 |
| ·对导师带教模式的分析 | 第47-48页 |
| ·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率低限制了入职教育效果 | 第48-49页 |
| ·影响新教师入职教育效果的因素 | 第49-53页 |
| ·影响新教师入职教育效果的内因 | 第49-51页 |
| ·影响新教师入职教育效果的外因 | 第51-53页 |
| 5 构建新模式促进新教师入职教育的发展 | 第53-57页 |
| ·大学与中小学建立入职教师的合作培养模式 | 第53-54页 |
| ·优化新教师入职教育的导师帮带形式 | 第54-55页 |
| ·多种模式综合使用 | 第55-56页 |
| 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各种入职教育模式的效果 | 第56-57页 |
| 6 研究结论 | 第57-59页 |
| ·新教师入职教育的现状 | 第57页 |
| ·改善新教师入职教育模式的建议 | 第57-5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9-61页 |
| 后记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