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侧面立体化创造诗意的音乐形象--丁善德艺术歌曲写作技法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英文摘要 | 第6-7页 |
引言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丁善德的生平及创作 | 第9-13页 |
第一节 求学之路 | 第9-10页 |
第二节 创作轨迹 | 第10-11页 |
第三节 艺术歌曲创作的类型及题材特点 | 第11-13页 |
第二章 丁善德艺术歌曲的旋律创作 | 第13-26页 |
第一节 旋律与语言的有机结合 | 第13-16页 |
一、旋律中的地域风格 | 第13-14页 |
二、旋律中声韵的处理 | 第14-15页 |
三、旋律和词义的完美结合 | 第15-16页 |
第二节 丰富的旋律发展手法 | 第16-22页 |
一、重复类发展手法 | 第16-18页 |
二、展开类发展手法 | 第18-20页 |
三、对比类发展手法 | 第20-22页 |
第三节 旋律的结构布局 | 第22-26页 |
一、一段式结构 | 第22-24页 |
二、二段式结构 | 第24页 |
三、三段式结构 | 第24-26页 |
第三章 丁善德艺术歌曲钢琴声部对主旋律的处理 | 第26-35页 |
第一节 重复旋律的写法 | 第26-31页 |
一、原样重复型 | 第26-28页 |
二、变化重复型 | 第28-31页 |
第二节 不重复旋律的写法 | 第31-35页 |
一、音型化织体 | 第31-32页 |
二、曲调化织体 | 第32-35页 |
第四章 丁善德艺术歌曲中和声民族风格的探索 | 第35-58页 |
第一节 多样化的和弦结构 | 第35-45页 |
一、三度叠置和弦 | 第36-39页 |
二、附加音与非三度音响 | 第39-44页 |
三、复合和弦 | 第44-45页 |
第二节 丰富的和声进行 | 第45-50页 |
一、功能性进行 | 第45-46页 |
二、色彩性进行 | 第46-50页 |
第三节 多变的调式调性安排 | 第50-54页 |
一、多样性的调性布局 | 第50-52页 |
二、灵活的转调手法 | 第52-54页 |
第四节 与地域风格旋律有关的和声处理 | 第54-58页 |
一、四川风格旋律的和声处理 | 第55-56页 |
二、新疆风格旋律的和声处理 | 第56-57页 |
三、云南风格旋律的和声处理 | 第57页 |
四、陕北风格旋律的和声处理 | 第57-58页 |
第五章 丁善德艺术歌曲中织体的表现意义 | 第58-65页 |
第一节 千变万化的和声音型 | 第59-62页 |
一、节奏性和声音型 | 第59-60页 |
二、华彩性和声音型 | 第60-61页 |
三、曲调性和声音型 | 第61页 |
四、综合性和声音型 | 第61-62页 |
第二节 生动形象的音乐织体 | 第62-65页 |
一、织体中的景物描绘 | 第62-63页 |
二、织体中的场面描绘 | 第63页 |
三、织体中的情节描述 | 第63-64页 |
四、织体中的心理表现 | 第64-65页 |
结语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