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2页 |
前言 | 第12-22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 | 第12-14页 |
二、选题的意义 | 第14-15页 |
三、理论研究的现状 | 第15-18页 |
四、本文的基本思路 | 第18-19页 |
五、研究的基本方法 | 第19-20页 |
六、本文期待的理论创新 | 第20-22页 |
第1章:语文伦理教育的构成探析 | 第22-39页 |
一、语文伦理教育的内涵 | 第22-29页 |
1. 概念的厘清 | 第22-27页 |
2. 语文伦理教育的内涵解读 | 第27-29页 |
二、语文伦理教育的构成维度 | 第29-31页 |
1. 语文伦理教育的道德追求 | 第29-30页 |
2. 语文伦理教育的美德追求 | 第30-31页 |
三、语文伦理教育的构成因素 | 第31-35页 |
1. 语文伦理教育的静态因素 | 第31-33页 |
2. 语文伦理教育的动态因素 | 第33-35页 |
四、语文伦理教育的价值构成 | 第35-39页 |
1. 语文伦理教育的认知价值 | 第35-36页 |
2. 语文伦理教育的情感价值 | 第36-37页 |
3. 语文伦理教育的精神价值 | 第37页 |
4. 语文伦理教育的民族价值 | 第37-39页 |
第2章:20 世纪高中语文伦理教育发展探析 | 第39-58页 |
一、20 世纪高中语文伦理教育的历史土壤 | 第39-43页 |
1. 先秦语文伦理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 | 第39-41页 |
2. 中国古代语文伦理教育的传承 | 第41-42页 |
3. 中国古代泛语文伦理教育的基本特征 | 第42-43页 |
二、20 世纪高中语文伦理教育发展述评 | 第43-55页 |
1. 前奏:世纪之初高中语文伦理教育的潜在嬗变 | 第44-45页 |
2. 传创:民国时期高中语文伦理教育的视野转角 | 第45-49页 |
3. 异化:20 世纪50 至70 年代高中语文伦理教育的政治方向 | 第49-52页 |
4. 改革:20 世纪后期高中语文伦理教育的潜在转机 | 第52-55页 |
三、20 世纪高中语文伦理教育反思 | 第55-58页 |
第3章:高中语文新课标的伦理教育方向 | 第58-71页 |
一、新课标对伦理教育的定位分析 | 第58-64页 |
1. 以“人”为中心 | 第58-60页 |
2. 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奠定 | 第60-61页 |
3. 道德情操与审美情趣的养成 | 第61-62页 |
4. 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的确立 | 第62-63页 |
5. 过程观与方法观的倡导 | 第63-64页 |
二、新课标对伦理教育的目标要求 | 第64-67页 |
1. 在学习中积累与整合伦理知识 | 第64页 |
2. 在阅读中感受与鉴赏德性 | 第64-65页 |
3. 在对话中思考与领悟伦理精神 | 第65-66页 |
4. 在实践中应用与拓展伦理能力 | 第66页 |
5. 在探究中发现与创新伦理人格境界 | 第66-67页 |
三、新课标对伦理教育的实施建议 | 第67-71页 |
1. 基点:面向主体 | 第67-68页 |
2. 学习方式的转变 | 第68-69页 |
3. 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| 第69-70页 |
4. 人性化的课程评价手段 | 第70-71页 |
第4章:现行高中语文教科书的伦理教育方向 | 第71-88页 |
一、新课标对教科书中伦理因子的要求 | 第71-73页 |
1. 选文应具有时代性与典范性 | 第71页 |
2. 选文应蕴含丰富的伦理精神 | 第71-73页 |
二、现行高中语文教科书的伦理视域 | 第73-80页 |
1. 单元板块中的伦理内容分析 | 第73-79页 |
2. 伦理内容的范围分析 | 第79-80页 |
三、现行高中语文教科书的伦理维度分析 | 第80-84页 |
1. 广度与深度浅析 | 第80-82页 |
2. 存在的问题探讨 | 第82-84页 |
四、完善语文教科书中的伦理教育内容 | 第84-88页 |
1. 建设人本化教科书 | 第84-85页 |
2. 追求伦理题材的多元化 | 第85-86页 |
3. 追求伦理内容的生活化 | 第86-88页 |
第5章:高中语文伦理教育的实施探析 | 第88-105页 |
一、高中语文伦理教育的教学方式 | 第88-90页 |
1. 阅读与鉴赏:伦理价值观构建的奠基方式 | 第88-89页 |
2. 表达与交流:伦理能力的提升方式 | 第89-90页 |
二、高中语文伦理教育的实施途径 | 第90-95页 |
1. 教学设计的伦理渗透 | 第91-92页 |
2. 在自主、合作、探究中构建伦理价值观 | 第92-94页 |
3. 开发语文课程伦理教育的文化资源 | 第94页 |
4. 在语文活动中贯穿伦理教育 | 第94-95页 |
三、高中语文伦理教育的课堂方法 | 第95-105页 |
1. 文化传承:语文伦理教育展开的原始积淀 | 第96-98页 |
2. 思想生成:语文伦理教育展开的内推力 | 第98-100页 |
3. 对话:语文伦理教育展开的基本方式 | 第100-102页 |
4. 课堂民主:语文伦理教育展开的辅助手段 | 第102-105页 |
结语 | 第105-10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6-111页 |
后记(致谢) | 第111-112页 |
研究生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| 第11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