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序言:研究课题综述 | 第11-13页 |
一、论文选题的意义 | 第11-12页 |
二、现有研究文献综述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史传作品相关概念界定及特征阐述 | 第13-20页 |
(一) 史传作品的界定 | 第13-14页 |
(二) 史传作品的主要特征 | 第14-17页 |
1. 历史的真实性 | 第14-15页 |
2. 文学的艺术性 | 第15-16页 |
3. 选材的典型性 | 第16-17页 |
(三) 史论模式的提出 | 第17-20页 |
1. 史论模式的定义 | 第17-18页 |
2. 史论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及影响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史传作品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 | 第20-32页 |
(一)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史传作品教学内容中的问题 | 第20-26页 |
1. 教学重语言化 | 第20-21页 |
2. 叙事分析模式化 | 第21-22页 |
3. 历史读本化解读 | 第22-23页 |
4. 文学审美观照缺失 | 第23-24页 |
5. 人物形象分析评价脸谱化、标签化、简单化 | 第24-26页 |
(二) 总结教学内容定位不当带来的问题 | 第26-27页 |
1. 影响史传作品教法的改进 | 第26页 |
2. 导致史传作品课堂枯燥少趣 | 第26-27页 |
(三) 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 | 第27-32页 |
1. 教师方面的因素 | 第27-28页 |
2. 教材文本方面的因素 | 第28-30页 |
3. 学生方面的因素 | 第30-31页 |
4. 考试机制方面的因素 | 第31-32页 |
第三章 史传作品科学有趣的教学内容的实施 | 第32-42页 |
(一) 史传作品教学内容在知识态度方面的准备 | 第32-36页 |
1. 要关注史传特性,提倡语言、文学、思想的融合 | 第32页 |
2. 提升教师素养,吸纳叙事知识,丰富叙事分析 | 第32-34页 |
3. 淡化政治解读,重视审美体验,涵咏人物魅力 | 第34-35页 |
4. 注重人物评价,坚持多元、多角度的评价原则 | 第35-36页 |
(二) 史传作品趣味教学内容的具体实施策略 | 第36-42页 |
1. 破除考试机制影响,重新定位史传作品教学 | 第36-37页 |
2. 进行教材篇目重组,降低学习难度,提升学习自信 | 第37-38页 |
3. 摆脱史论模式,打破僵化思维,激发学习兴趣 | 第38-39页 |
4. 以语文生活化视角,还原历史现场,构建趣味教学内容 | 第39-42页 |
后记 | 第42-43页 |
注释 | 第43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