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目录 | 第8-11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1-13页 |
1 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2 研究的现状、意义 | 第11-12页 |
3 研究的方法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13-17页 |
1 教育学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| 第13-15页 |
·物理教育心理学 | 第13-14页 |
·物理学习心理学 | 第14-15页 |
2 教育统计学的相关理论 | 第15-17页 |
第三章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与其他教材的比较 | 第17-32页 |
1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及其对新教材的要求 | 第17-19页 |
·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 | 第17-19页 |
·教科书编写建议 | 第19页 |
2 人教版与司南版高中物理教材的相关比较 | 第19-25页 |
·教材栏目设置的比较 | 第19-21页 |
·教材知识结构设置的比较 | 第21-24页 |
·总结 | 第24-25页 |
3 中美两国高中物理教材的相关比较 | 第25-32页 |
·美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| 第25-26页 |
·人教版教材与美国教材的相关比较 | 第26-30页 |
·总结分析 | 第30-32页 |
第四章 高中物理新课标实验教科书(人教版)使用情况调查研究分析 | 第32-43页 |
1 调查研究方法 | 第32页 |
2 对高中物理新教材的看法 | 第32-38页 |
·课标版教材的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| 第32-33页 |
·课标版教材的内容选择与组织 | 第33-36页 |
·课标版教材的情景与活动设计 | 第36-38页 |
3 教科书的实际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其使用的因素 | 第38-39页 |
·教师对教材的利用情况 | 第38-39页 |
·学生实际使用教科书的情况 | 第39页 |
4 教科书对教与学的促进作用 | 第39-40页 |
5 结论与思考 | 第40-43页 |
·总体上人教版新教材的编写得到湖北省课改区师生的肯定 | 第40页 |
·新教材的使用应能促进考试评价的改革 | 第40-41页 |
·教师应具备重构教材的能力 | 第41-43页 |
第五章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(必修1必修2)部分内容编写的建议 | 第43-53页 |
1 必修1直线运动部分内容的改进建议 | 第43-44页 |
2 必修1相互作用部分内容的改进建议 | 第44-46页 |
3 必修2曲线运动部分内容的改进建议 | 第46-48页 |
·平抛运动的教材内容改进建议 | 第46-47页 |
·圆周运动的教材内容改进建议 | 第47-48页 |
4 必修2功能部分内容的改进建议 | 第48-53页 |
·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是不可分割的体系 | 第48-49页 |
·人教版教材有意淡化了功-能关系这条主线 | 第49-50页 |
·机械能守恒定律与动量守恒定律之后的章节总结 | 第50-53页 |
结束语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6页 |
附录 | 第56-72页 |
附录1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使用情况调查问卷(教研员卷) | 第56-59页 |
附录2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使用情况调查问卷(教师卷) | 第59-64页 |
附录3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使用情况调查问卷(学生卷) | 第64-67页 |
附录4 教师访谈问卷 | 第67-69页 |
附录5 教研员访谈问卷 | 第69-70页 |
附录6 学生访谈问卷 | 第70-72页 |
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| 第72-73页 |
致谢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