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汉语论文--语法论文--近代、现代语法论文

语言类型学视角下的汉泰语“有”字句对比研究

中文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4-30页
    1.1 选题缘起第14-15页
    1.2“有”字句的研究现状第15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汉语“有”字句的研究现状第15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泰语“??”(有)字句的研究现状第21页
    1.3 解决问题拟采用的理论、方法和语料第21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语言类型学理论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对比语言学理论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认知语言学理论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研究方法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5 语料来源第27-28页
    1.4 主要设想、思路及章节内容简介第28-29页
    1.5 可能的创新点第29页
    1.6.存在的困难和解决困难的对策第29-30页
第二章 语言类型学看“有”字句的意义类型及普遍性第30-50页
    2.1 世界语言的分类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汉藏语系(Sino-Tibetan Family)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澳亚语系(南亚语系Austro Asia Family)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印欧语系(Indo-European Languages)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南岛语系(奥斯特罗语系Austronesian Family)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阿尔泰语系(Altaic Family)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6 乌拉尔语系(Uralic Family)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7 不明语系第32页
    2.2 各语言的“有”字概念第32-42页
    2.3 跨语言表领有关系的“有”字第42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表领有关系的基础构成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人和物的领有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可让渡和不可让渡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临时领有和永久领有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现时领有和过往领有第46-47页
    2.4 各种语言的节点位置与连线的成立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领有、存在、数量判断与比较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领有与完成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领有与情态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领有、存在与话题第48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48-50页
第三章 汉泰语“有”字句的界定与鉴别第50-68页
    3.1 汉语“有”字句的分类第52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“有”的基本式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“有”字句的复杂式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关于“有”字句的后续成分第57-60页
    3.2 泰语“??”(有)字句的界定与鉴别第60-61页
    3.3 汉语“有”的语法性质与特征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基本式的语法特征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复杂式的语法特征第62页
    3.4 泰语“??”(有)的语法性质与特征第62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基本式的语法特征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复杂式的语法特征第64-66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66-68页
第四章 现代汉语“有”字句与泰语相应句式的语义比较第68-86页
    4.1 汉泰语“有”字句的语义特征第69-70页
    4.2 汉泰语“有”字句的相同点第70-80页
    4.3 汉泰语“有”字句的差异第80-8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汉有泰无的情况第80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泰有汉无的情况第82-83页
    4.4 汉泰语“有”字句的语义差异第83-85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85-86页
第五章 现代汉语“有”字句与泰语相应句式句法比较第86-107页
    5.1 汉泰语“有”字句类型学的概念与语序特征第86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汉泰语“有”字句的基本句式情况第86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汉泰语“有”字句的复杂句式情况第88-89页
    5.2 汉泰语“有”字句的相同点第89-10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简单型的“有”字句第89-9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复杂型的“有”字句第95-100页
    5.3 汉泰语“有”字句的差异第100-10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汉有泰无的情况第100-10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泰有汉无的情况第103-105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105-107页
第六章 现代汉语“有”字句与泰语相应句式和语用差异第107-126页
    6.1 汉泰语“有”字句的特征与功能第107-108页
    6.2 汉泰语“有”字句的相同点第108-12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“有”字句的主语和话题第108-11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“有”字句的变式第112-11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“有”字句中的位置第116-120页
    6.3 汉泰语“有”字句的不同的第120-12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泰有汉无的情况第120-125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125-126页
第七章 从类型学和认知语言学角度看汉泰语“有”字句第126-139页
    7.1 类型学的角度第126-132页
        7.1.1 汉泰语“有”字句的蕴含共性第126-129页
        7.1.2 汉泰语“有”字句的个性第129-132页
    7.2 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第132-138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认知动因第133-135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空间的表达第135-136页
        7.2.3 图形与背景第136-138页
    7.3 本章小结第138-139页
第八章 结论与思考第139-142页
    8.1 结论第139-140页
    8.2 可能的创新点第140-141页
    8.3 本文的不足之处与展望第141-142页
参考文献第142-147页
致谢第147页

论文共14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汉语形状量词与名词选择关系研究
下一篇:戈登·柴尔德的历史思想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