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一、引言 | 第7-15页 |
(一)研究背景 | 第7-8页 |
(二)研究意义 | 第8页 |
1.理论意义 | 第8页 |
2.现实意义 | 第8页 |
(三)核心概念界定 | 第8-9页 |
1.“农转居”社区 | 第8页 |
2.城镇留守儿童 | 第8-9页 |
3.人际交往能力 | 第9页 |
(四)相关文献综述 | 第9-13页 |
(五)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3-15页 |
1.研究思路 | 第13页 |
2.研究方法 | 第13-15页 |
二、S社区留守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问题分析与需求预估 | 第15-21页 |
(一)问题分析 | 第16-19页 |
1.交往认知层面 | 第16-17页 |
2.交往情绪层面 | 第17-18页 |
3.交往行为层面 | 第18-19页 |
(二)需求预估 | 第19-21页 |
1.完善自我认知,重塑自信 | 第19页 |
2.改善不良情绪,加强沟通技巧 | 第19页 |
3.增强合作意识,学会赞美他人 | 第19-21页 |
三、S社区留守儿童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小组方案设计 | 第21-25页 |
(一)理论依据 | 第21页 |
1.社会学习理论 | 第21页 |
2.优势视角理论 | 第21页 |
(二)小组工作计划书 | 第21-25页 |
1.小组概况 | 第21页 |
2.小组理念 | 第21-22页 |
3.小组目标 | 第22页 |
4.组员招募 | 第22页 |
5.小组活动安排 | 第22-23页 |
6.预计困难与解决方法 | 第23-25页 |
四、S社区留守儿童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小组服务过程 | 第25-43页 |
(一)第一次小组活动:“相逢未必曾相识” | 第25-28页 |
(二)第二次小组活动: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 | 第28-30页 |
(三)第三次小组活动:“我的情绪我做主” | 第30-32页 |
(四)第四次小组活动:“沟通技巧我来学” | 第32-35页 |
(五)第五次小组活动:“文明礼仪很重要” | 第35-36页 |
(六)第六次小组活动:“同舟共济扬帆起” | 第36-38页 |
(七)第七次小组活动:“人际交往我成长” | 第38-40页 |
(八)第八次小组活动:“长风破浪会有时” | 第40-43页 |
五、小组工作评估 | 第43-47页 |
(一)过程评估 | 第43-44页 |
(二)结果评估 | 第44-47页 |
六、总结与反思 | 第47-50页 |
(一)总结 | 第47-48页 |
(二)反思 | 第48-50页 |
1.不足之处 | 第48-49页 |
2.建议 | 第49-50页 |
结语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
附录 | 第54-60页 |
在读期间完成实践项目及发表论文(著)情况等 | 第60-61页 |
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