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4-5页 |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1-17页 |
1.1 引言 | 第11页 |
1.2 课题的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1.3 转向系统的发展历程 | 第11-15页 |
1.3.1 机械转向系统 | 第12页 |
1.3.2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| 第12页 |
1.3.3 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| 第12-13页 |
1.3.4 电助力转向系统 | 第13-15页 |
1.4 电助力转向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页 |
1.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1.6 本论文的创新点 | 第16页 |
1.7 本章小结 | 第16-17页 |
2 EPS系统概述 | 第17-28页 |
2.1 EPS系统的分类 | 第17-18页 |
2.2 EPS系统的各部分组成 | 第18-26页 |
2.2.1 车速传感器 | 第18页 |
2.2.2 扭矩传感器 | 第18页 |
2.2.3 电磁离合器 | 第18页 |
2.2.4 减速机构 | 第18页 |
2.2.5 电子控制单元 | 第18-19页 |
2.2.6 助力电机 | 第19-26页 |
2.3 EPS系统工作原理 | 第26-27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3 汽车EPS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| 第28-37页 |
3.1 EPS系统受力分析 | 第28页 |
3.1.1 驾驶员操纵力矩 | 第28页 |
3.1.2 助力电机产生的转向力矩 | 第28页 |
3.1.3 转向阻力矩 | 第28页 |
3.2 EPS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| 第28-31页 |
3.3 EPS系统动力学状态空间方程的建立 | 第31-33页 |
3.4 车辆二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| 第33-35页 |
3.5 车辆轮胎阻力模型的建立 | 第35-36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4 EPS系统控制策略设计与仿真分析 | 第37-66页 |
4.1 EPS系统控制模式分类 | 第37页 |
4.2 EPS系统的控制目标 | 第37-38页 |
4.3 助力控制模式控制策略设计与仿真研究 | 第38-54页 |
4.3.1 确定助力电机目标电流的传统方法设计 | 第38-41页 |
4.3.2 确定助力电机目标电流的模糊控制方法设计 | 第41-48页 |
4.3.3 基于PID控制算法的助力控制策略设计 | 第48-49页 |
4.3.4 助力控制模式仿真模型的建立 | 第49-52页 |
4.3.5 助力控制模式的仿真分析 | 第52-54页 |
4.4 回正控制模式控制策略设计与仿真研究 | 第54-59页 |
4.4.1 基于PID控制算法的回正控制策略设计 | 第54-56页 |
4.4.2 回正控制模式仿真模型的建立 | 第56-57页 |
4.4.3 回正控制模式的仿真分析 | 第57-59页 |
4.5 阻尼控制模式控制策略设计与仿真研究 | 第59-65页 |
4.5.1 基于四象限控制算法的阻尼控制策略设计 | 第59-62页 |
4.5.2 阻尼控制模式仿真模型的建立 | 第62-63页 |
4.5.3 阻尼控制模式的仿真分析 | 第63-65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5 EPS系统硬件及软件设计 | 第66-78页 |
5.1 EPS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| 第66页 |
5.2 EPS系统微处理器的选取 | 第66-67页 |
5.3 EPS系统助力电机驱动控制设计 | 第67-72页 |
5.3.1 助力电机驱动控制方法选则 | 第67-69页 |
5.3.2 三种控制模式下的助力电机驱动控制分析 | 第69-71页 |
5.3.3 助力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| 第71-72页 |
5.4 EPS系统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| 第72-74页 |
5.4.1 电流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| 第72页 |
5.4.2 扭矩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| 第72-73页 |
5.4.3 车速与发动机转速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| 第73页 |
5.4.4 报警灯驱动电路设计 | 第73-74页 |
5.5 EPS系统控制模式选择程序设计 | 第74-77页 |
5.5.1 EPS系统控制模式选择主程序设计 | 第74-75页 |
5.5.2 EPS系统控制模式选择子程序设计 | 第75-77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77-78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78-79页 |
6.1 结论 | 第78页 |
6.2 展望 | 第78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2页 |
作者简历 | 第82-84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