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水路运输论文--船舶工程论文--船舶机械论文--船舶动力装置论文

船用双燃料发动机硬件在环仿真平台的开发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10-2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-14页
    1.2 双燃料发动机的发展第14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发展现状第14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发展现状第18-19页
    1.3 硬件在环仿真技术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发展现状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发展现状第21-23页
    1.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3-25页
    1.5 本章小结第25-26页
第2章 双燃料发动机工作过程建模原理第26-42页
    2.1 数学模型的选择第26-27页
    2.2 仿真模型第27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基本假设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基本微分方程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气缸内各阶段的热力过程分析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气缸工作容积计算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热传导模型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放热规律模型第35页
    2.3 进排气系统模型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气口质量流量计算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扫气模型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中冷器计算模型第37-38页
    2.4 涡轮增压器模型第38-39页
    2.5 废气旁通阀模型第39页
    2.6 燃料第39-40页
    2.7 滞燃期模型第40页
    2.8 动力学模型第40-41页
    2.9 本章小结第41-42页
第3章 微引燃双燃料发动机仿真模型的开发第42-62页
    3.1 热力学仿真计算软件第42-43页
    3.2 仿真对象第43-46页
    3.3 双燃料发动机模型的组成第46-48页
    3.4 与传统柴油机实时模型的区别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燃料的设置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缸内过量空气系数计算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失火/爆震模拟第49-51页
    3.5 主要参数的设置第51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全局参数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气缸参数设置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进排气阀参数设置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涡轮增压器模型的简化第55-56页
    3.6 模型验证第56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仿真模型的准确性验证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仿真模型的实时性验证第59-61页
    3.7 本章小结第61-62页
第4章 硬件在环仿真平台开发第62-73页
    4.1 硬件在环仿真技术第62-64页
    4.2 双燃料发动机硬件在环仿真平台第64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LabCAR简介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信号配置第67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监控单元第70-72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72-73页
第5章 硬件在环仿真实现第73-84页
    5.1 试验方案第73-75页
    5.2 试验结果第75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柴油模式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气体模式第76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柴油模式切换至气体模式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气体模式切换至柴油模式第80-82页
    5.3 硬件在环仿真平台通用性与扩展性试验第82页
    5.4 试验结论第82-83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83-84页
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84-86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84-85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85-86页
参考文献第86-90页
致谢第90-91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项目第91页

论文共9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纳米石墨的水润滑橡塑轴承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研究
下一篇:船用中速柴油机高压共轨电控单元快速原型开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