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10-26页 |
(一)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2页 |
1.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学生学会选择 | 第10页 |
2.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凸显了学生的学习选择性 | 第10-11页 |
3.学生学习选择的理论研究相对较为薄弱 | 第11-12页 |
(二)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1.理论意义 | 第12页 |
2.实践意义 | 第12页 |
(三)文献综述 | 第12-23页 |
1.教育选择与选择教育的研究 | 第12-14页 |
2.学生主体性的研究 | 第14-16页 |
3.学习选择的研究 | 第16-20页 |
4.新高考背景下学习选择的研究 | 第20-23页 |
5.已有研究的述评 | 第23页 |
(四)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23-24页 |
1.研究思路 | 第23-24页 |
2.研究方法 | 第24页 |
(五)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| 第24-26页 |
一、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学习选择的理论阐释 | 第26-38页 |
(一)学习选择的内涵 | 第26-31页 |
1.学习选择的概念界定 | 第26-27页 |
2.学习选择的主要特征 | 第27-29页 |
3.学习选择与教育选择的关系 | 第29-31页 |
(二)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学习选择的对象 | 第31-33页 |
1.高考科目的选择 | 第31-32页 |
2.考试次数及时间的选择 | 第32页 |
3.报考专业与学校的选择 | 第32-33页 |
4.课程内容程度上的选择 | 第33页 |
(三)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学习选择的价值 | 第33-38页 |
1.学习选择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| 第33-34页 |
2.学习选择有助于学生的全面而个性发展 | 第34-35页 |
3.学习选择可以引导学生直面人生规划 | 第35-38页 |
二、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学习选择的政策比较 | 第38-44页 |
(一)均将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,但具体实行方式不同 | 第38-39页 |
(二)实行必考与选考科目相结合,但在高考科目相关方面的具体安排上存在差异 | 第39-42页 |
1.在高考科目的考试时间上存在较大差异 | 第40页 |
2.在高考科目成绩认定上存在较大差异 | 第40-42页 |
(三)在招生录取上均是高校以专业(类)为单位提出要求,但在具体投档方式上存在差异 | 第42-44页 |
三、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学习选择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| 第44-52页 |
(一)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学习选择存在的问题 | 第44-47页 |
1.“弃物理”现象 | 第44-46页 |
2.选择具有盲目性、盲从性 | 第46-47页 |
3.选择不够充分 | 第47页 |
(二)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学习选择问题的成因 | 第47-52页 |
1.学习选择过度功利化 | 第47-49页 |
2.学习选择能力不足 | 第49页 |
3.学校条件的限制 | 第49-52页 |
四、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学习选择的优化策略 | 第52-64页 |
(一)教育行政部门积极调整,提升高中生学习选择的制度保障 | 第52-53页 |
(二)增强高中生学习选择的能力 | 第53-57页 |
1.倡导学习选择理念,提升自主选择意识 | 第54页 |
2.正确认识自我,提升自主选择的合理性 | 第54-56页 |
3.加强学习选择训练,提升学习选择能力 | 第56-57页 |
(三)学校提供有助于选择的环境 | 第57-61页 |
1.优化课程结构,提供有选择的课程 | 第57-58页 |
2.建立与高校相连的选择指导 | 第58-60页 |
3.深化教学形式改革,切实保障学生的学习选择权 | 第60-61页 |
(四)教师树立学习选择理念,转变自身角色 | 第61-62页 |
(五)家长把握参与度,提升参与能力 | 第62-64页 |
结语 | 第64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