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压电驱动器的定位平台控制方法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7页 |
1.2.1 迟滞非线性模型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1.2.2 压电定位平台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压电定位平台的数学模型建立 | 第18-33页 |
2.1 引言 | 第18页 |
2.2 PZTA驱动机理与特性分析 | 第18-22页 |
2.2.1 迟滞特性 | 第20-21页 |
2.2.2 蠕变特性 | 第21-22页 |
2.2.3 振动特性 | 第22页 |
2.2.4 温度特性 | 第22页 |
2.3 PZTA迟滞模型建立 | 第22-28页 |
2.3.1 传统P-I迟滞模型 | 第22-23页 |
2.3.2 改进的P-I迟滞模型建立 | 第23-24页 |
2.3.3 模型参数辨识及验证 | 第24-28页 |
2.4 压电定位平台动力学模型建立 | 第28-32页 |
2.4.1 PZTA电学模型 | 第28-29页 |
2.4.2 压电定位平台机械模型 | 第29-32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三章 压电定位平台的前馈补偿控制 | 第33-39页 |
3.1 引言 | 第33页 |
3.2 PZTA迟滞逆模型建立 | 第33-34页 |
3.3 前馈补偿控制器设计 | 第34-38页 |
3.3.1 控制器设计思想 | 第34页 |
3.3.2 实验验证 | 第34-38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四章 压电定位平台的自整定模糊PID反馈控制 | 第39-50页 |
4.1 引言 | 第39页 |
4.2 传统PID控制原理 | 第39-40页 |
4.3 自整定模糊PID控制原理 | 第40-41页 |
4.4 自整定模糊PID反馈控制器设计 | 第41-49页 |
4.4.1 控制器设计思想 | 第41-42页 |
4.4.2 控制器设计过程 | 第42-46页 |
4.4.3 PID参数整定方法 | 第46页 |
4.4.4 仿真分析 | 第46-49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五章 压电定位平台的复合控制 | 第50-55页 |
5.1 引言 | 第50页 |
5.2 复合控制器设计 | 第50-53页 |
5.2.1 控制器设计思想 | 第50-51页 |
5.2.2 仿真分析 | 第51-53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5-57页 |
6.1 总结 | 第55页 |
6.2 展望 | 第55-57页 |
致谢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2页 |
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