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序言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 | 第9-13页 |
第一节 新课标尚显了传统文化的地位 | 第9-11页 |
一、高举弘扬传统文化旗帜 | 第9-10页 |
二、指出弘扬传统文化的捷径 | 第10页 |
三、明确研究传统文化的方法 | 第10-11页 |
第二节 新教材为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平台 | 第11-13页 |
一、强调人文性,关注古诗文教学的文化内涵 | 第11-12页 |
二、加大古诗文比例,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古诗文教学与儒家文化 | 第13-18页 |
第一节 语文教育中的儒家文化教育传统 | 第13-14页 |
第二节 古诗文教学中进行儒家文化教育的优势 | 第14-15页 |
一、可咬文嚼字、积累沉淀 | 第14页 |
二、可熟读百遍、熏陶习染 | 第14-15页 |
三、可以文载道、体会领悟 | 第15页 |
第三节 儒家文化在古诗文教学中的现状 | 第15-18页 |
一、教师教学现状 | 第15-16页 |
二、学生学习现状 | 第16页 |
三、问题产生根源 | 第16-18页 |
第三章 古诗文教学中儒家文化的人文品格 | 第18-23页 |
第一节 儒家文化的流变 | 第18页 |
第二节 儒家文化的人文品格 | 第18-22页 |
一、人本意识 | 第19-20页 |
二、和谐观念 | 第20页 |
三、崇德尚义 | 第20-21页 |
四、群体优先 | 第21页 |
五、进取有为 | 第21-22页 |
第三节 儒家文化的人文品格在古诗文中的体现 | 第22-23页 |
第四章 在古诗文教学中进行儒家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究 | 第23-35页 |
第一节 在古诗文教学中进行儒家文化教育的方法 | 第23-29页 |
一、课前:转变理念、提高素质 | 第23-24页 |
二、课中:掌握基础、灵活渗透 | 第24-28页 |
三、课后:拓展空间,形式多样 | 第28-29页 |
第二节 在古诗文教学中进行儒家文化教育具体实践案例 | 第29-35页 |
课例一、《寡人之于国也》 | 第30-31页 |
课例二、《五人墓碑记》 | 第31-33页 |
课例三、从专题的角度渗透儒家文化 | 第33-35页 |
结论 | 第35-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