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绪论 | 第9-14页 |
1 选题背景 | 第9-10页 |
2 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| 第10-12页 |
4 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12-13页 |
5 研究的创新之处 | 第13-14页 |
第1章 科技人才政策概况 | 第14-27页 |
1.1 科技人才政策 | 第14-17页 |
1.1.1 科技人才的概念与特征 | 第14页 |
1.1.2 科技政策的构成要素及其相关理论 | 第14-15页 |
1.1.3 科技人才政策及其相关理论 | 第15-17页 |
1.2 双创背景下我国相关科技人才政策出台 | 第17-23页 |
1.2.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人才政策的历史演进 | 第17-21页 |
1.2.2 国务院关于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政策梳理 | 第21-22页 |
1.2.3 各地方省市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措施 | 第22-23页 |
1.3 双创背景下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实施后的基本情况 | 第23-27页 |
1.3.1 科技人才及成果转化情况 | 第23-24页 |
1.3.2 创业创新基地平台发展情况 | 第24-25页 |
1.3.3 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发展状况 | 第25-27页 |
第2章 双创背景下我国各种科技人才政策的分析 | 第27-36页 |
2.1 双创背景下我国科技人才政策文本分析 | 第27-32页 |
2.1.1 政策文本数量 | 第27-29页 |
2.1.2 政策类别 | 第29-31页 |
2.1.3 政策发文主体及颁布的文本数 | 第31-32页 |
2.2 双创背景下的科技人才政策与以往有何不同 | 第32-34页 |
2.2.1 政策背景不同 | 第32-33页 |
2.2.2 政策目标不同 | 第33页 |
2.2.3 政策侧重点不同 | 第33-34页 |
2.3 双创背景下我国科技人才政策的创新之处 | 第34-36页 |
2.3.1 科技人才管理使用机制得到改进 | 第34页 |
2.3.2 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日益健全 | 第34-35页 |
2.3.3 科技人才流动配置机制趋于完善 | 第35页 |
2.3.4 科技人才服务保障机制拓展创新 | 第35-36页 |
第3章 创新型国家科技人才政策分析 | 第36-47页 |
3.1 创新型国家科技人员创新政策 | 第36-41页 |
3.1.1 美国的科技人员创新政策 | 第36-38页 |
3.1.2 德国的科技人员创新政策 | 第38-39页 |
3.1.3 日本的科技人员创新政策 | 第39-41页 |
3.2 创新型国家科技人员创业政策 | 第41-45页 |
3.2.1 美国的科技人员创业政策 | 第41-42页 |
3.2.2 德国的科技人员创业政策 | 第42-43页 |
3.2.3 日本的科技人员创业政策 | 第43-45页 |
3.3 创新型国家的科技人才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| 第45-47页 |
3.3.1 实施创业型高校建设 | 第45页 |
3.3.2 完善技术转移制度 | 第45页 |
3.3.3 鼓励高校设立专项创业扶持基金 | 第45-46页 |
3.3.4 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 | 第46-47页 |
第4章 双创背景下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技人才政策的建议 | 第47-58页 |
4.1 内部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| 第47-52页 |
4.1.1 科技人员管理机制 | 第47-50页 |
4.1.2 分配机制 | 第50-51页 |
4.1.3 评价机制 | 第51-52页 |
4.1.4 激励机制 | 第52页 |
4.2 创业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| 第52-58页 |
4.2.1 政策落实的重点在基层 | 第52-54页 |
4.2.2 完善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服务体系 | 第54-56页 |
4.2.3 加大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投融资扶持力度 | 第56-58页 |
结语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