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4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3-21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6-21页 |
1.3 研究思路、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| 第21-24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21-22页 |
1.3.2 技术路线 | 第22页 |
1.3.3 研究方法 | 第22-24页 |
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| 第24-28页 |
2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4-25页 |
2.1.1 港前通航服务 | 第24页 |
2.1.2 通航环境 | 第24页 |
2.1.3 通航效率 | 第24-25页 |
2.1.4 海事服务 | 第25页 |
2.2 理论基础 | 第25-28页 |
2.2.1 新公共服务理论 | 第25-26页 |
2.2.2 企业家政府理论 | 第26-28页 |
第3章 秦皇岛港港前通航服务现状分析 | 第28-38页 |
3.1 秦皇岛港港前通航现状 | 第28-30页 |
3.1.1 秦皇岛港通航环境现状 | 第28-30页 |
3.1.2 秦皇岛港港前通航效率现状 | 第30页 |
3.2 秦皇岛港港前通航服务建设工作现状 | 第30-33页 |
3.2.1 加强对基础设施的维护和装备升级 | 第31页 |
3.2.2 加强培训提升人员素质 | 第31页 |
3.2.3 加强监管维护良好通航秩序 | 第31-32页 |
3.2.4 充分发挥VTS功能提高交通组织效率 | 第32-33页 |
3.3 秦皇岛港港前通航服务现状存在的问题 | 第33-35页 |
3.3.1 港口基础设施匹配度差 | 第33-34页 |
3.3.2 港前通航水域存在安全隐患 | 第34页 |
3.3.3 船舶交通组织服务水平个体差异性大 | 第34-35页 |
3.3.4 存在“信息孤岛”和“协同化”问题 | 第35页 |
3.4 秦皇岛港港前通航服务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 | 第35-38页 |
3.4.1 港口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和精准度不够 | 第35-36页 |
3.4.2 通航环境保障服务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| 第36页 |
3.4.3 通航服务的创新性和技术革新不够 | 第36-37页 |
3.4.4 信息化程度不够 | 第37-38页 |
第4章 国内外其它港口经验借鉴 | 第38-43页 |
4.1 国内外其它港口通航服务概况 | 第38-40页 |
4.1.1 境外港口提升通航服务能力发展概况 | 第38-39页 |
4.1.2 国内其它港口提升通航服务能力概况 | 第39-40页 |
4.2 国内外其它港口提升通航服务能力的经验启示 | 第40-43页 |
4.2.1 合理的泊位分配可以有效提高港口的通航能力 | 第40-41页 |
4.2.2 保持安全水域空间、构建整合系统和减少排序冲突 | 第41页 |
4.2.3 建立基于单向航道的多目标船舶调度优化模型 | 第41页 |
4.2.4 建立港口服务水平及港内作业各环节相互关联 | 第41-42页 |
4.2.5 加强信息化建设 | 第42-43页 |
第5章 提升港前通航服务能力的对策 | 第43-58页 |
5.1 加强制度保障机制建设 | 第43-45页 |
5.1.1 建立电煤运输服务保障机制 | 第43-44页 |
5.1.2 加强通航安全监管机制建设 | 第44页 |
5.1.3 建立多部门联动共建机制 | 第44-45页 |
5.2 优化通航基础设施建设 | 第45-47页 |
5.2.1 加强对通航基础设施和辅助作业手段的建设和维护力度 | 第45-46页 |
5.2.2 优化政府部门对通航基础设施审批的归口管理 | 第46页 |
5.2.3 引导企业增强通航基础设施维护的匹配度和针对性 | 第46-47页 |
5.3 转变通航服务监管模式 | 第47-49页 |
5.3.1 为港前通航服务提供信息服务 | 第47-48页 |
5.3.2 完善通航安全隐患的风险管理 | 第48页 |
5.3.3 促进通航服务理念转变 | 第48-49页 |
5.4 开展港前交通组织服务能力技术革新 | 第49-52页 |
5.4.1 设置港前待泊区提升船舶交通组织服务能力 | 第49-51页 |
5.4.2 开展“环形”交通组织模式 | 第51-52页 |
5.4.3 完善针对恶劣天气交通组织的通航服务保障机制 | 第52页 |
5.5 提升创新科技驱动能力 | 第52-58页 |
5.5.1 智能化交通组织提升港前通航服务能力 | 第53-56页 |
5.5.2 研发符合秦皇岛通航实际的国产VTS系统 | 第56-58页 |
结论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2页 |
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