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1章 前言 | 第7-10页 |
1.1 选题的缘由 | 第7-9页 |
1.2 选题的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9页 |
1.2.2 实践意义 | 第9-10页 |
第2章 理论基础和研究综述 | 第10-25页 |
2.1 学习动机的相关研究 | 第10-13页 |
2.1.1 动机与学习动机的概念 | 第10页 |
2.1.2 学习动机的理论 | 第10-13页 |
2.1.3 学习动机的分类 | 第13页 |
2.2 外语学习动机的相关研究 | 第13-18页 |
2.2.1 外语学习动机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2.2.2 外语学习动机的理论 | 第14-15页 |
2.2.3 外语学习动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2.2.4 常用英语学习动机的量表 | 第17-18页 |
2.3 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研究 | 第18-20页 |
2.3.1 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和产生 | 第18页 |
2.3.2 积极心理学的渊源和产生背景 | 第18-19页 |
2.3.3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| 第19-20页 |
2.4 团体心理辅导的相关研究 | 第20-24页 |
2.4.1 团体与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 | 第20-21页 |
2.4.2 团体心理辅导的心理学理论 | 第21-23页 |
2.4.3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 | 第23-24页 |
2.4.4 应用积极心理学进行团辅的可行性 | 第24页 |
2.5 已有研究的不足 | 第24-25页 |
第3章 实证研究方法与测量工具 | 第25-31页 |
3.1 问题的提出及假设 | 第25页 |
3.2 研究方法 | 第25-26页 |
3.3 团辅干预抽样的方法 | 第26-27页 |
3.4 资料收集的方法 | 第27-28页 |
3.5 调查问卷的编制 | 第28-31页 |
第4章 实证研究的过程及结果 | 第31-47页 |
4.1 研究的设计和程序 | 第31页 |
4.2 研究阶段一:芒市五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现状调查 | 第31-36页 |
4.2.1 了解和分析被试 | 第31-32页 |
4.2.2 施测过程 | 第32页 |
4.2.3 数据处理 | 第32-33页 |
4.2.4 现状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| 第33-36页 |
4.3 研究阶段二:利用团体心理辅导来促进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| 第36-42页 |
4.3.1 了解和分析被试 | 第36-37页 |
4.3.2 团辅方案的设计 | 第37页 |
4.3.3 团辅过程中观察到的内容及实物分析 | 第37-42页 |
4.4 研究阶段三:本次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团辅的效果检验 | 第42-47页 |
4.4.1 了解和分析被试 | 第42页 |
4.4.2 前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英语学习动机水平的比较 | 第42-43页 |
4.4.3 后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英语学习动机水平的比较 | 第43-47页 |
第5章 实证研究的结论与启示 | 第47-51页 |
5.1 研究结论的分析与讨论 | 第47-49页 |
5.1.1 边疆民族地区示范性小学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总体状况 | 第47-48页 |
5.1.2 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的可行性分析 | 第48-49页 |
5.2 团辅对边疆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的启示 | 第49-51页 |
第6章 研究局限和对未来的展望 | 第51-53页 |
6.1 研究局限 | 第51页 |
6.2 对研究的展望 | 第51-53页 |
6.2.1 实证研究的样本 | 第51-52页 |
6.2.2 测量工具及方法的取舍 | 第52页 |
6.2.3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修订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5页 |
附录 (一) | 第55-59页 |
附录 (二) | 第59-61页 |
附录 (三) | 第61-6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| 第69-70页 |
致谢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