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2.1 宏观战略层面 | 第12-13页 |
1.2.2 微观技术层面 | 第13-14页 |
1.2.3 拥堵的产生及传播方面 | 第14-15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1.4 论文框架 | 第16页 |
1.5 本章小结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车辆跟驰模型及交通拥堵的产生 | 第17-32页 |
2.1 引言 | 第17-18页 |
2.2 跟驰模型 | 第18-26页 |
2.2.1 经典跟驰模型 | 第18-23页 |
2.2.2 多车信息模型 | 第23-26页 |
2.3 跟驰状态数值模拟 | 第26-29页 |
2.4 拥堵的产生与传播 | 第29-31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三章 基于经典跟驰模型的拥堵吸收驾驶策略 | 第32-47页 |
3.1 引言 | 第32-33页 |
3.2 全速度差模型 | 第33-39页 |
3.2.1 模型表述 | 第33-34页 |
3.2.2 线性稳定性分析 | 第34-36页 |
3.2.3 非线性分析 | 第36-39页 |
3.3 临界扰动强度分析 | 第39-41页 |
3.3.1 仿真平台及实验 | 第39页 |
3.3.2 临界扰动强度曲线 | 第39-41页 |
3.4 拥堵吸收驾驶策略的建模与分析 | 第41-44页 |
3.4.1 低密度 | 第42-43页 |
3.4.2 高密度 | 第43-44页 |
3.5 拥堵吸收驾驶仿真验证 | 第44-46页 |
3.5.1 低密度 | 第44-45页 |
3.5.2 高密度 | 第45-46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四章 基于多车信息模型的拥堵吸收驾驶策略 | 第47-59页 |
4.1 引言 | 第47页 |
4.2 Ci-CF模型及数值模拟 | 第47-53页 |
4.2.1 Ci-CF模型的线性稳定性分析 | 第49-51页 |
4.2.2 Ci-CF模型与OVD、FVD模型仿真分析 | 第51-53页 |
4.3 OVD模型临界扰动强度分析 | 第53-55页 |
4.4 OVD模型拥堵吸收驾驶策略建模 | 第55-58页 |
4.4.1 低密度与稳定性区间 | 第55-57页 |
4.4.2 高密度 | 第57-58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五章 对比分析 | 第59-66页 |
5.1 引言 | 第59页 |
5.2 拥堵吸收驾驶策略对比验证 | 第59-64页 |
5.2.1 临界扰动强度曲线对比 | 第59-61页 |
5.2.2 拥堵吸收驾驶对比 | 第61-64页 |
5.3 讨论 | 第64-65页 |
5.3.1 扰动强度增大对拥堵吸收驾驶的影响 | 第64-65页 |
5.3.2 对道路交通及设施的要求 | 第65页 |
5.3.3 多车道问题 | 第65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5页 |
附录A | 第75-76页 |
附录B | 第76-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