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7-8页 | 
| Abstract | 第8页 | 
| 一、緒論 | 第9-15页 | 
| (一) 晏子及《晏子春秋》簡介 | 第9-10页 | 
| (二) 近代“校讀”法研究現狀 | 第10-13页 | 
| (三)《晏子春秋》研究現狀 | 第13-15页 | 
| 二、《晏子春秋》與《左傳》校讀 | 第15-52页 | 
| (一) 《晏子春秋》及《左傳》的語料時代簡說 | 第15-17页 | 
| (二) 《晏子春秋》與《左傳》校讀語料概述 | 第17-20页 | 
| (三)《晏子春秋》與《左傳》史實相同部分校讀 | 第20-52页 | 
| 三、校讀材料分析 | 第52-75页 | 
| (一)字詞問題 | 第52-60页 | 
| 1、古今字 | 第52-54页 | 
| 2、通假字 | 第54-56页 | 
| 3、同義詞、近義詞比較 | 第56-60页 | 
| (二)語法問題 | 第60-69页 | 
| 1、句類不同 | 第60-62页 | 
| 2、虛詞的使用 | 第62-69页 | 
| (三)篇章內容差異 | 第69-71页 | 
| 1、內容的增刪 | 第69-70页 | 
| 2、內容的改變 | 第70-71页 | 
| (四)引《詩》問題 | 第71-75页 | 
| 1、《晏子春秋》與《左傳》史實相同部分引《詩》情況概述 | 第71-73页 | 
| 2、兩書引《詩》作用简析 | 第73-75页 | 
| 結束語 | 第75-76页 | 
| 參考文獻 | 第76-80页 | 
| 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| 第80-81页 | 
| 致謝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