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1.1 研究缘起 | 第9页 |
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9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3 研究对象分析 | 第10-14页 |
1.3.1 Saimitsuksa学校类型 | 第10-11页 |
1.3.2 Saimitsuksa学校汉语课程设置 | 第11-12页 |
1.3.3 Saimitsuksa学校汉语学习者情况 | 第12-13页 |
1.3.4 Saimitsuksa学校汉语教师情况 | 第13-14页 |
1.3.5 Saimitsuksa学校教材使用情况 | 第14页 |
1.4 研究方法和过程 | 第14-15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4.2 研究过程 | 第15页 |
1.5 研究创新点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| 第16-22页 |
2.1 理论基础 | 第16-20页 |
2.1.1 输入理论 | 第16-19页 |
2.1.2 课堂输入的实证描写和观察工具 | 第19-20页 |
2.2 文献综述 | 第20-22页 |
第三章 初级汉语综合课课堂输入实证分析 | 第22-52页 |
3.1 研究设计 | 第22-24页 |
3.1.1 被试 | 第22页 |
3.1.2 语料收集 | 第22页 |
3.1.3 研究角度 | 第22-23页 |
3.1.4 输入效果对比 | 第23-24页 |
3.2 实证研究 | 第24-52页 |
3.2.1 输入方式 | 第24-27页 |
3.2.2 输入容量 | 第27-29页 |
3.2.3 教师的语言 | 第29-38页 |
3.2.4 师生话语互动 | 第38-48页 |
3.2.5 课堂互动环境 | 第48-50页 |
3.2.6 教学资源的使用 | 第50-52页 |
第四章 与先前学者的比较 | 第52-58页 |
4.1 输入方式 | 第52页 |
4.2 输入容量 | 第52-53页 |
4.3 教师的语言 | 第53-55页 |
4.3.1 管理语言 | 第53页 |
4.3.2 语言的选择 | 第53页 |
4.3.3 语言的难度 | 第53-55页 |
4.4 师生话语互动 | 第55-56页 |
4.4.1 教师的提问 | 第55-56页 |
4.4.2 话轮替换和引发语 | 第56页 |
4.5 课堂互动环境 | 第56-57页 |
4.6 教学资源的使用 | 第57-58页 |
第五章 结语 | 第58-61页 |
5.1 研究总结 | 第58-59页 |
5.2 后续研究 | 第59-61页 |
5.2.1 研究成果的拓展与验证 | 第59页 |
5.2.2 影响课堂输入的其他因素 | 第59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3页 |
附录 | 第63-66页 |
致谢 | 第66页 |